当前位置:

“小轮子”推动“大轮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苏原平 编辑:王娉娉 2013-12-31 10:42:05
时刻新闻
—分享—

  总部设在长沙市一中的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正在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申报武术基地。图为长沙市一中学生在该俱乐部教练指导下演练武术。 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苏原平

  劈拳推掌、弓步顶肘、腾空飞脚……阵阵“嘿、哈”吼声响彻湖南师大附中体育馆。这是该校学生12月17日进行的一堂武术选修课。指导老师邓素是一位武术五段高手,不过她不是学校的体育教师,而是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教练。

  武术在我省中小学较受欢迎,但是学校武术教练匮乏,影响了武术推广。在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先后在长沙市一中等10多所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推广校园武术。

  武术推广在困境中转型

  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创始人游罡华,出身于全国武术之乡新化县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酷爱武术的他坚守着一个信念——习武德为先,强身报祖国,孜孜不倦地推广武术运动。1993年,游罡华创办了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取得骄人成绩。但传统的武术培训方式遭遇发展瓶颈,曾一度红火的传统武术学校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现代教育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有上百所武术学校,现在大多数已销声匿迹。

  传统武术学校日益萎缩的根源,在于将武术教育与传统的文化教育分割开了,从而产生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摆脱传统的守摊办武校方式,探索新模式。

  “我省渴望学习武术的青少年不在少数。”游罡华在困境中思考转型发展,认为中华武术的根在校园,“要实现武术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转变‘习武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陈腐观念,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武术教学模式,通过吸引学业优秀的学生习武,培养文武双全的学员,从而推动武术在校园的推广,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2008年,游罡华成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先后在益阳、岳阳、长沙、娄底、湘潭等5个市州的10多所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派驻专业武术教练精心教学,让武术在广大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几年来,参加俱乐部免费武术普及班的学生达到8000多人,提高班的学生有1000多人,数百名学生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比赛和国家级比赛获得金牌350多枚。参加俱乐部培训的学生中,1000多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

  激发“一秒钟”价值

  经过多年的探索,该俱乐部总结出“有形教育,无形激发”的武术教育理念和文武相结合的青少年武术推广新模式。

  这种新的推广模式融合了众多武术门派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武术教育的科学理论,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追求每一秒钟的教学效果。同时将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的熏陶相结合,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有形的武术教育,将无形的武术思想和传统文化激发成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人生哲学。

  “我们在训练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一秒钟’价值。”游罡华介绍,就是让学生迅速掌握习武动作要领和方法,让他们的自我领悟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并把这种领悟创新思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来自长沙市一中高三20班的姚欣敏告诉记者,“练武时追求每一秒钟的效率与价值,就是对心智的磨砺和开发。习武让我更加集中精力,思维速度更快,学习也更加轻松。”激发了“一秒钟”价值,姚欣敏虽然每天练习武术,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10名。

  在武术教育新模式的推动下,仁山俱乐部推广武术的“小轮子”,推动了学校开展武术运动的“大轮子”,武术走进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选修课。

  “推广校园武术,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游罡华对进一步推动校园武术充满信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苏原平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