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眼界决定境界——郴州高速发展解码(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振华 邓明 李伟锋 唐爱平 编辑:王娉娉 2014-01-03 09:20:1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孙振华 邓明 李伟锋 唐爱平

  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长年居于全省中游,短短几年一跃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跑在全省前列。

  为什么?

  韶关、清远,赣州、郴州——湘粤赣边界4个“邻居”,多年来郴州都在当“追兵”;而今郴州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一马当先,成为了兄弟城市追赶的“标兵”。

  为什么?

  面对郴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人瞪大眼睛,直呼“看不懂”。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地方经济务必思路对头。”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给出的答案并无特别。

  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年头岁尾,郴州各级综合绩效考核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其中与政绩密切相关的GDP无疑是考核的重头戏。

  往年排名老是靠后的资兴市白廊乡,党委书记廖草洋对今年的“期末考试”并不太着急。

  廖草洋介绍,2013年,资兴市改变了对各乡镇绩效考核标准,不再以GDP论英雄。全市20个乡镇(街道)分成A、B、C三类,按照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进行分类考核。

  地处东江湖库区的白廊乡,接到的是一份剔除了GDP指标的“C类考卷”。

  “不考GDP不等于没有发展任务。我们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好这湖水、这片山。”站在东江湖岸,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一湖好水,廖草洋告诉记者,2013年,白廊乡发动村民植树造林2800亩,比市里下达的任务多出了1300亩。

  “仅保持生态还不行,这对其他承担GDP发展任务的乡镇不公平。”资兴市委书记陈荣伟告诉记者,对白廊乡这样的乡镇,市里还有一项权重达14%的“考题”:农民纯收入。

  为争取高分,白廊乡发挥库区优势,搞起了休闲旅游业,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发展观光农业。

  陈荣伟介绍,资兴市2013年绩效考核中,白廊乡等7个乡镇已取消财税收入、新型工业化等考核指标,增加了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等民生事项的权重,达30%;唐洞街道、三都镇等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的乡镇(街道),承担着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任,GDP、财政收入考核权重较大;七里镇、江宁镇等8个乡镇,主要考核其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等。

  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资兴并非郴州的个案,这种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已在郴州市全面铺开。

  记者翻阅郴州市“县市区综合绩效评估评分细则”,发现考核权重最大的是重点工程、“民生100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环境整治等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在整个考核体系中,这些指标的权重达65%以上。

  “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一个地方的发展还得靠经济增长拉动,关键是要引导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力力认为,一定要有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但不能把发展简单等同于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攀比。“如果是污染的GDP、甚至是带血的GDP,这样的增长,有什么意义?”

  依据区域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等情况,郴州将各县市区进行分类考核评估:

  北湖、苏仙、资兴、桂阳、永兴,主要承担全市经济发展任务;

  宜章、嘉禾、临武,围绕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等做文章;

  汝城、桂东、安仁,头号任务是生态保护。

  政绩观一变,发展思路也随之转变。

  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以前累死累活,经济总量也无法与资兴、桂阳、永兴等工业发达县市区比长论短。如今,放下了GDP考核的包袱,该县瞄准“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等目标使劲,全面封山育林,实施绿化攻坚,掀起全县生态建设新高潮;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温泉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汝城只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守护好祖宗留下来的青山、绿水、新鲜空气,全县就一定会变为一个大公园,也必然会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汝城县委书记廖桂生说。

  不盲目举债,不等于不负债,关键是把控和防范好政府债务风险

  在郴州采访,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注意。

  2012年,郴州全市财政总收入182亿元。2013年为218亿元。

  近5年来,郴州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000多亿元,而政府直接债务风险监控数据显示,2012年末债务余额仅为239.34亿元,当年偿还本息61.4亿元,负债率为15.78%。

  高投入、低债务风险,如何做到的?

  面对疑问,郴州市市长瞿海以8个字形象回答:“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BT模式(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是不少地方政府惯用的融资方式;但在郴州,这一模式有了新的版本。

  城市道路建设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以土地换投资:投资方先出钱修路,政府将道路两厢部分土地给投资方作补偿,充当建设资金。

  郴州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并没有把道路两厢土地抵押给投资方。城市道路修到哪,政府就将道路两厢土地牢牢控制在手里。路拉通,土地跟着升值;再根据市场需求容量,逐步将土地投放市场。据了解,目前郴州市政府手中手续齐全、征地拆迁已完成的土地,就储备了1万亩。

  同样是BT与BOT模式,郴州修了路,还了修路的钱,还从升值的土地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长达60公里的郴州大道通车后,两厢土地升值8至10倍。郴州市级土地年收入已由5年前的5亿元,增至去年50亿元。

  郴州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26条干线公路及规划外的交通建设项目,通过这种模式,成功引资134亿元。

  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借债修路。向力力认为,“不盲目举债,不等于不负债,关键是要把控和防范好政府债务风险”。

  郴州市建立有效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科学地掌控财力与债务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总债务规模与短、中、长期债务规模,实现良性循环。

  巧借外力,也是郴州市筹措建设资金的“生财”之道。

  漫步郴州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随处可见。园内或绿树成荫,或小桥流水;市民在园内闲庭信步,悠然自得。

  位于郴州城东的石榴湾公园,依原有山体改建而成,面积达3800亩。记者看到,沥青马路直通山顶,林荫小路蜿蜒山间,亭台楼阁藏身树林,太阳能路灯时尚新潮。

  一个这样精致的城市山林公园,政府前期仅投资5000万元,用于租用村集体土地。后期建设资金全部来自社会捐建。

  石榴湾公园管理所所长李庆文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政府对公园做出总体规划,后期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由公园附近的地产商投资。建成后,既是城市的公共绿地,也是地产项目的大花园。

  记者在山顶粗略一扫,山脚下,围绕石榴湾公园新建的楼盘不下10个。

  据介绍,石榴湾公园建设,仅郴建集团和振兴房地产公司就投资2600多万元。

  房地产商投资城市公园,当然不会吃亏。石榴湾公园边的房地产,建公园之前,位置偏僻、荒凉,每平米起价仅2700元;如今身价陡涨,每平米起价已达4000元。

  如此一来,三方共赢:居民尽享绿地,房产项目获得“卖点”,城市品位得以提升。

  郴州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张聪文介绍,依照这一模式,郴州市充分利用城区的10个山系和湖泊水系,着力打造“十山十湖”城市生态体系,建成大小游园、公园114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近8000亩,基本上做到“开窗见绿”、出门300米进园。郴州城区已变身为一个充满绿色、山环水绕的大公园。

  瞿海介绍,郴州城区近年修了这么多公园、游园,政府投入17.6亿元,社会资本捐建达15亿元。

  借力金融机构,也是郴州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渠道。

  除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外,近年来,郴州引进浦发、光大、交通、华夏、华融湘江等16家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驻市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长沙。这些金融机构进驻,为郴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

  摆脱资源路径依赖,不等于不要矿业经济,关键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郴州矿产资源丰富,钨、铋、钼、石墨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也是南方煤炭生产大市。多年来,矿业是全市经济的大靠山。

  但散、小、乱的开采局面,不仅没有使资源占优势的郴州掌握市场话语权,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涉矿纠纷不断,涉矿腐败滋生……

  如何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摆脱资源路径依赖,不等于不要矿业经济,关键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力力介绍,近年郴州市调整矿业经济发展思路,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

  提升产业集中度,免不了要进行矿山整合。但要把分散在上千个大小矿老板手中的采矿权收回来重新规划,谈何容易?

  2008年,金融风暴刮来,全球有色金属价格大幅跳水,煤炭行情急转直下,矿业经济一片萧条。

  全市上千家矿山企业扛不住了,纷纷向政府求援;一些政府部门也建议政府出手解囊相助。

  救还是不救?

  面对这道选择题,郴州市决策层有清醒的考量:趁着矿业经济冷下来、整合成本较低的机会,关、停、并掉一批小矿山,做大矿业经济。

  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的思路,郴州市引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云南锡业、西部矿业等战略投资者。

  通过兼并重组、公开竞价、资源置换、国企控股、政府回购等方式,对新田岭、鲁塘、三十六湾等19个重点矿区进行整顿、整合。

  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整合,全市煤矿数量由576个整合到165个,非煤矿山数量由747个整合到125个,采矿权由1295个减少到577个。

  这一后来被称为“趁冷打铁”反弹琵琶之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郴州矿山面貌焕然一新,矿业秩序由乱到治,矿业经济后劲十足。

  有着“石墨之都”美誉的北湖区鲁塘矿区,坐拥丰富的石墨资源。多年乱采滥挖,不但搞乱了矿业秩序,更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让主政者如坐针毡。在此次大整合中,郴州市引进中国建材投资30亿元对这一矿区进行整体开发。历经两年整顿整合,鲁塘矿区迎来了新生,这个“全省最不放心的矿区”,安全生产让人放心了;以前或当煤炭贱卖的石墨,如今成了“香饽饽”,价格比整合前翻了两番。

  郴州有色金属产业更是脱胎换骨: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

  郴州长年占据矿业主导地位的是柿竹园、黄沙坪、宝山、瑶岗仙、香花岭等为代表的国有矿山企业“老五虎”。近年以宇腾、金贵、银星、华信、展泰、金旺、众德、丰越为代表的民营“新八大金刚”强劲崛起,每家年销售收入都突破了10亿元。

  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在郴州初步成形:

  有色金属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1.8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4.5万吨/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铋、白银、微晶石墨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郴州矿业经济没有止步于量大。郴州相继建立起湖南有色金属价格(郴州)指数体系、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国家石墨质检中心,为资源优势变竞争优势搭建平台。

  目前,郴州已开始向全球发布钨、铋、锑等9种有色金属的相关指数,为郴州谋取有色金属、特别是战略小金属的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振华 邓明 李伟锋 唐爱平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