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巍 杨洪波 刘辉霞 邓卉
条条灌渠在山边、田间曲折蜿蜒,口口塘池似碧玉般镶嵌在村落间……深冬时节,穿行在洪江市乡村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加快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洪江市水利局局长蒋益钱说,该市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十万群众修水利”活动,掀起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
渠道畅通通民心,池塘蓄水润民生。去年,该市完成投资619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5万个,开工维修小型水库、山塘516口,完工25口;开工加固溪坝360座,完工10座;开工维修渠道500公里,完成32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640亩。
干群参与热情高
今冬明春,洪江市计划完成投资38220万元,实施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599处,实现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44万亩。
该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采取市级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包村,干部包组的办法,每个乡镇选2个村分别作为市级和乡镇级示范点,市直单位抽调100名科级干部,200名一般干部深入基层,组织指导开展水利建设。
市长向守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听取水利冬修进展情况汇报,并现场解决问题;市委副书记谢商城亲自带领干部奋斗在兴修水利第一线……
“怀化市委统战部的干部驻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帮我们修水利,我们干劲足啊!”大崇乡民主村村民蒋春红高兴地说。去年10月底,怀化市委统战部派出了由副部长陈自钱等3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大崇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怀化市委统战部、怀化市文化综合执法局是怀化市委、市政府安排给我乡兴修水利建设的后盾单位,目前,后盾单位所联系的民主村350米水渠已经完工,石板桥村2500米水渠正在实施硬化防渗。”大崇乡党委书记黄松柏说,后盾单位还帮该乡联系市直单位给予资金帮扶。
该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要求,充分发挥受益农户的主体作用,在全县营造了关心、支持和拥护冬修水利的良好氛围。
硖洲乡沅建村200多村民自发对6公里灌区主干渠进行清淤,确保1500亩稻田正常灌溉;双溪镇磨里坪村村民针对该村晒田冲山塘施工进场交通不便的问题,村民自发筹资2.5万元修建了一条长500米、宽3米的进场公路,确保山塘按期进行整治……
精心实施保质量
“万事抓源头。”蒋益钱说,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市水利局就抽调精兵强将下到项目区各村征求村民意见。每一条渠道的走向、布局,每一口山塘的大小,每一个河坝的修复、清淤,都是建设方、受益方共同拟定,确保项目起点高、规划到位。
在逐个乡镇进行项目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由市水利局牵头,发改、财政、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等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洪江市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报市政府批复后,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规划制订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安排申报项目,整体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建设,资金是关键。该市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打捆使用农村各类涉水项目资金,增强涉水项目的“聚变”效应,革除了原先小农水建设小而散、形不成规模效应的顽疾,破解了“投入渠道单一、筹资困难”的瓶颈。
为保证工程质量,该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实施,把好规划设计关、建材质量关、工序关、工艺关,尽量做到沟、渠线条顺直,砌体交错密实,工程美观结实。该市还大力组建群众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工程质量。
健全机制重管护
为了解决“重建轻管”问题,近年来,洪江市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机制。
该市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明晰产权,解决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主体、管理主体缺位、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缺失的问题。小型水库的产权归国家所有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其他小型水利基础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产权,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受益范围,落实管护经费。
对受益范围较宽,受益群众较多的工程,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由大多数用水户经过民主协商组建非营利性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建管责任主体,通过《章程》规范权责,实现统一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确保设施长效运行。
硖洲乡红村由村委会牵头,各用水户参与,成立了用水户协会,聘请了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了运行管理制度,实现了自主管水、用水的长效机制,受益人口达到3000余人。
蒋益钱介绍,通过对农村用水户进行调查、登记,按灌溉面积或用水户数量,合理划分用水户小组,按水系、渠系并结合行政区划,由地方政府、村委会、水管单位代表协商确定农民用水协会的管理区域。同时,灌区内的渠系配套工程移交协会管理,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水户切身利益,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投劳投资兴建和管护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巍 杨洪波 刘辉霞 邓卉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