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2日讯(记者 孙振华 李伟锋 通讯员 王春芳)新年伊始,中石化长岭炼化传出消息,该公司2013年加工原料油794万吨,上缴税金80.67亿元,盈利3.03亿元,吨油利润38元,创近年来新高,在中石化长江沿线炼油厂中,效益雄居首位。
长炼800万吨炼油新装置,2011年8月全面投产,2013年满负荷运行。在集中控制室记者看到,数十块电子显示幕上,自动化炼油流程一目了然。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华介绍,这是目前全球较为先进的炼油装置之一,自动化控制率达95%以上;该装置采用加氢炼油新工艺,将多个炼油环节优化组合,缩短生产流程1/3,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去年,长炼吨油利润能跻身行业前列,新装置立下了汗马功劳。
凭借这套先进炼油装置,长炼轻油的收率由以往的69%提高到79%。以前炼油后产生的渣油,一般用来生产廉价焦炭,现在能从中提炼高品质汽柴油。1吨焦炭售价1000元,1吨汽油售价7000多元,效益显而易见。航空煤油、聚丙烯、三苯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也得到大幅提升。长炼供应黄花机场的航空煤油,2011年不到该机场总使用量的10%,新装置运行后目前提高到了65%以上。
紧贴市场组织生产。长炼在保证基本油品供应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油品及其他产品的生产。2013年,97#汽油、车用柴油、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油品,分别增产15万吨、10万吨、7万吨,为公司增收1.4亿多元。长炼70%的原油来自海外,油品采购的种类、数量、时间、质量、价格,踩准国际市场节拍,去年原油采购节约成本近1亿元。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创效同样重要。据该公司党委书记文志成介绍,通过人性化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013年,吨油完全费用下降2.87元,全年节约费用2200多万元;企业也创下了安全生产10年无事故纪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振华 李伟锋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