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曾经美食街变身“高大上” 北二马路将成黄兴北路一部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斌 廖国君 编辑:刘飞越 2014-01-15 10:06:20
时刻新闻
—分享—

  东岳宫得到了保护和翻新,仍是一派历史风貌。余志雄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廖国君)长沙有条小街叫北二马路,全长仅210米,宽仅约12米。此类小街在老城区有数十条,但很少有哪条小街的名气比北二马路大。如今,这条街正在成为黄兴北路的一部分,但附近居民仍然称呼其所在片区为北二马路。它有何故事,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昨日,记者走访了北二马路片区。

  目击:北门市井生活依旧

  老长沙喜欢把北二马路简称为二马路,而且往往将其南北延伸的外湘春街、大王家巷以及附近的小巷都算上,都叫做二马路,或者称为北门。在老长沙眼里,“二马路”三个字几乎等同于“美食街”。傍晚时分,从湘雅路两端往中间走,走到一条人声鼎沸、香飘四溢的南北向小街时,你便到了二马路,当时尤以路口的“北二石锅鱼”、“长头发排档”生意最火爆。

  记者昨日走访看到,北二马路、外湘春街今天都已成一片工地,但大王家巷仍然是热热闹闹的老城区风貌。这里保留了很多的小吃店、水果店、夜宵店、小超市、服装门店等,还有手工皮鞋作坊、修锁配钥匙摊位等,多年来的北门市井生活风貌依旧。其北端是毛家桥市场,曾经十几年来都是长沙最大的蔬菜、水果、水产品批零市场,如今的毛家桥星火菜市场生意依然火爆。

  讲述: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大王家巷与湘雅路交会处,有一个老铺子叫旺旺面馆,虽只做早午二餐,但深为周边居民喜欢,口碑一直很好。女老板胡范成就在此地出生,小时随父母搬到株洲一工厂家属区。1993年,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南北,时年20岁的胡范成回到了祖屋,开起了旺旺面馆,这一开就是21年,其间胡范成经历亡夫之痛,但生意一直坚持下来了。“我们咯里以后就是地铁1号线湘雅路站的出口了,生意肯定会更好。”她说。

  李春秀娭毑是北二马路土生土长的老居民,今年67岁。和不少北二马路老居民一样,李春秀和已故的丈夫、独生子、儿媳都没有正式工作,加上孙儿,一家五口以前就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市直管公房内,没有厨房,李娭毑就在走廊上搭了一间厨房;没有厕所,要出门上公共厕所,还是没法改造的小型旱厕,一年有十个月臭不可闻。“搭帮政府让我们吃上了低保,又搭帮黄兴北路棚改,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李娭毑说,去年搞棚改,她家分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还得到了7万多元的安家费。

  未来:“高大上”兼顾传统

  文史专家陈先枢说,1912年,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和留学生们,就设想将经由长沙老城区内的南正街、司门口、先锋厅、北正街、铁佛寺巷(北二马路前身)等街巷,拓宽成为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大通道。这个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讲到北二马路的未来形象,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北二马路将成为未来城市纵轴黄兴北路的一部分,地铁1号线湘雅路站就在北二马路路口。而这个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是由海量汗水酿就的。湘雅路街道工委委员粟拱牮回忆说,自黄兴北路建设与棚改启动以来,工作人员过的日子都是“白加黑”、“5+2”——早晚加班、天天加班成为常态。工作艰辛不说,如何在改造老城区的同时兼顾城市人文地理特征的保存,市、区政府和棚改指挥部都动足了脑筋。

  北二马路是长沙老城区惟一兼有“儒释道”文化遗产的片区。“儒”为片区内的文昌阁,供奉的是主宰文运的文昌帝君和孔老夫子,全城的科举士子们都要到此朝拜;“释”有铁佛寺,铁佛寺始建于唐,据记载为唐名将尉迟敬德督修,片区向北200米还有名气更大的开福寺;“道”为东岳宫,为长沙城区惟一仍有香火的道观。

  “除已于民国损毁的铁佛寺,目前文昌阁已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东岳宫已翻新,开福寺更是地位牢固,均会保留。”粟拱牮说。

  微典故

  北二马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为北城第二条马路,于1934年建成起即沿用此名。它之所以有名,一是长沙很多老街道都改过名,但二马路的名称一直未变,而且街道面貌一直未发生过太大变化,名称又很上口;二是它作为一条历史形成的夜宵街和小商品街,所辐射的北门片区人口众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服务,几代居民们都记得它。在北门长大的老长沙们坚信,“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战事就发生在北门二马路。关帝爷由北来取长沙,在此地击败黄忠并收伏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斌 廖国君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