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市公路局着力解放思想、负重跨越奋进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文峰 编辑:王娉娉 2014-01-16 10:28:5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李文峰

  “为民富开路,为国强奠基”;“加致富便道,增平阳坦途”;“精心铺就小康路,百姓心中铸丰碑”……不久前,醴陵市清水江乡党委书记谢世军将这3面锦旗亲自送到醴陵市公路局领导班子成员手中,代表全乡人民感谢该局自筹资金使通乡县道鸡清线得到提质改造。

  “这是我们醴陵公路人最大的荣誉!”近日,记者来到醴陵市公路局采访,就站在当地群众以如此方式表达深情厚谊的一面面锦旗前,局长欧国荣简短的话语间满是自豪而又意味深长。

  正是伴随着这些鲜艳夺目的锦旗映衬,该局近些年来一路摘取了全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百家模范道班,以及全省的“五一”先锋集体和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等闪光的奖牌。

  古称“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的瓷城醴陵,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是湖南呼应赣浙沪、沟通大西南的交通要冲。显然,该局所肩负的公路养护任务担子远比株洲地区其他的县局重得多,尤其是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建、养、管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造成公路养护经费一直严重缺口,曾一度成了举步维艰的“负债户”。

  那么,该局又是如何负重跨越奋进、屡创佳绩的呢?该局局长的回答——靠的是“解放思想、团结务实、抢抓机遇”三件法宝。

  解放思想——观念一变天地新

  曾几何时,醴陵公路人也曾面临艰难的抉择。

  2005年,随着公路部门计划投资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醴陵106国道渌江和黄沙收费站按政策撤消。一时间,职工思想不稳,干事热情下降,观望情绪明显。

  更为现实的是,该局负责管养的270公里公路中,几乎没有几条线路不出问题,其中117公里通乡县道破烂不堪。因为“路难行”,当地不少群众为此跑到醴陵市政府上访,还有人大代表提出要把该局列为重点评议单位。

  原来,这117公里通乡县道,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修成的油路,由于超期服役,早已“油返砂”了。而此时,省里每年下拨的切块经费,最多只能保障干线公路的通行,140多公里支线公路管养等经费根本没有着落。

  如果有钱,谁不会办事?

  经过多次研究和积极谋划,醴陵公路人决心从解放思想入手,坚决破除按部就班等、靠、要传统观念,灵活用好公路部门切块经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筹措资金,主动对接市场“找米下锅”。

  于是,在2005年年底,醴陵公路人便在醴陵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人大代表面前立下军令状:“给我们3年时间,我们必定彻底改变通乡县道落后现状。”

  誓言铮铮,大路作证。从那时至今,可谓“八年抗战”,果然让“醴陵公路”实现了历史性的3年改变“路难行”及5年苦修成“大道”两大跨越。

  为实现“第一大跨越”,该局党总支一班人煞费苦心,运筹帷幄,沉着应对,果断提出“抓改革,强基础,抓规范,提标准,创品牌,保增长”工作方针,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为克服资金瓶颈,醴陵公路人数次争取醴陵市委、市政府支持,他们的执着与真诚,使各级领导感动不已。最终,全市各级政府筹资1800余万元,使117公里通乡县道的改造养护资金有了着落。

  之后,如期交出满意答卷:2007年,完成醴官线、歇军线、鸡清线通乡县道改造工程;2008年,启动了符新线、大神线、鹅美线,并完成塘唐线、歇军线通乡县道改造工程。至此,总长117公里路况最差的8条通乡县道全部得到改善,支线公路好路率由51%上升到93%。

  继而在2009年,该局乘势吹响了“七改变、四强化”的“第二大跨越”解放思想大会战号角。

  “七改变”,就是改变工作守摊子、保位子的思想,改变只图索取、不求奉献的思想,改变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的思想,改变一等二看慢慢干的思想,改变胆小怕事、拈轻怕重的思想,改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改变安于现状、保守落后的思想。

  “四强化”,即进一步强化“敢为人先、前位市场、一流品牌、互惠共赢”的全局意识。

  铁犁破土,春雨润物。

  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加快了全局变革创新的节奏步伐。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了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及工程公司,将公路养护推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并推行职工承做工程制,实现了从“雇佣型”到“主人型”、从“体力型”到“技能型”的根本性转变,随之打开了对外开拓项目的全新局势。

  时至今日,该局创下3亿元的公路建安产值,不仅甩掉了多年的数百万元债务包袱,还增加了固定资产2500多万元,成为株洲公路系统发展势头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单位之一。

  团结务实——上下齐心争一流

  8年过去,醴陵市公路局已从2005至2008年走过最为艰难的“三年翻身期”,已从2009至2012年走向事业辉煌的“四年发展期”,到2013年,顺利走进全面复兴的发展稳固期,朝着更加美好的幸福期大步奔去……

  从焕然一新的局机关,到机械化水平高强的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及工程公司,乃至功能齐全的两个花园式公路养护站,处处彰显着今日“醴陵公路”的崭新形象,那就是团结务实、上下齐心和勇争一流。

  由此,“醴陵公路”实现了从“别谈修路、养人都难”到“有钱办事、走在前列”的华丽转身,在全省公路系统率先唱响了“兴路为民、强局共赢”的公路新曲。

  该局泗汾养护站位于106国道边上,前往采访途中,正逢国道大修,只见几辆卡车来回运输物料,沥青铣刨机在快速地清除病害沥青路面,冷再生机器将原有路基挖碎并与新料重新混合一次成型新的路基……令人吃惊的是,操作这些大型复杂设备的机械能手,竟全是着装整齐的站里公路养护职工。

  望着眼前崭露新容的藏青色公路纽带,泗汾养护站站长刘仕文对记者说,“如今现代化机械作业带来了养护速度与工程质量的双重提升,我们仅10多个人的小队伍,一个上午便可完成300多米的沥青路面冷再生作业,这要是在以前搞了半天也难向前推进几米。”

  谈起今非昔比的变化,醴陵市政府主管领导感叹道,近年来,醴陵公路局不仅仅管养公路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且有能力自主投入2000多万元对全局环境设施进行全面改善,不仅仅全局职工收入得到翻番提高,而且有能力自主投入1200多万元,分别对鸡清线和歇军线两条长达14公里的通乡县道进行大修,充分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诚如领导所言,是发展提升了能力,是能力凝聚了人心,是人心增强了团结,是团结开创了务实的大好局面。

  走进庭院式泗汾养护站,十分温馨如家一般的氛围令人身心舒爽。这里环境优美,地面整洁,两栋现代化的职工宿舍楼掩映在大树丛中,一边的菜园翠绿清香,足够全站20多个职工自给自足。而在场区,各种养护机械设备一应俱全,随时保证养护用的材料有序堆放……

  在该站“文化长廊”,“真情满公路,爱心暖人间”主题十分闪眼,这是醴陵市公路局从上至下开展“情满公路——学雷锋十条路”活动,旨在推动全局上下“学先进、争先锋、树品牌、创一流”,形成“一个单位一个亮点、一个道班一道风景”,更好地把路修好,为社会服务好。

  而这样的“文化长廊”,该局建了5个,一边完善公路文化视觉体系,大力宣传自身的发展理念、工作目标与廉政文化,一边积极创建“职工书屋”,迄今连续3届荣获株洲公路职工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去年入列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及株洲公路系统学雷锋志愿服务模范工作站。

  “现在养护站的条件比家里还好,我们不得不奋发有为。”泗汾养护站监理梁念军说:“我们养护站从全省的星级道班、最佳养护站登上了全国的模范道班席位,目前全国只有100家,而我个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东富养护站也不甘示弱,该站2011年在局投入220万元新建了一栋养护综合楼之后,还在院内兴建了一处小型公园,他们要在株洲市模范职工小家及全省公路系统文明建设十佳道班、工人先锋号的基础上,奋力争创全省文明窗口单位。

  “路修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醴陵公路人在其建、养、管的条条康庄大道上,描绘出“畅、安、舒、美”的现代文明靓丽风景。

  106国道醴陵段东连江西,互通上瑞高速,南接株洲南四县,是醴陵经济的生命线。局长欧国荣表示:“我们要用一流的机械设备,打造一流的公路形象,还要辐射到醴陵以外的沿线县域。”

  为此,该局不惜投资1000余万元,甚至从美国进口先进设备,目前拥有各类养护机械设备23台套、各类日常及工程机械设备67台套,实现了沥青下封、混合料拌和、面基层压实清灌缝、修剪绿篱和草皮及水泥路破碎板维修公路作业全面机械化。

  现在,106国道醴陵段成为了全省机械化养护公路干线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着省级文明路标准,同时也加快了株洲五县之间半小时经济圈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

  以省级文明路建设为龙头,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上台阶。几年来,该局高标准、高质量修复了全市支线公路路面,清挖了支线公路两旁的水沟,设置了标志,修剪了路树,整治了在支线公路两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行为。

  该局以很强的责任感,在公路部门养护经费一直缺口的情况下,近年自主投入改造完成通乡县道132余公里,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97余公里。面对多次获得的“醴陵市乡村道路建设功臣”个人荣誉,欧国荣局长指出,这是醴陵公路人共同的荣誉。

  按照依法治路、优化路域环境要求,该局健全路政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缩短8项行政许可时限,使路政许可办结率达100%。几年来,他们共办理各类案件685起,无一例错案及无一例复议、上诉、上访案件,局路政大队被评为省示范路政大队和省青年文明号。

  当下,该局正在加快数字公路系统平台开发利用,投入200多万元,建立安防监控指挥中心,完善使用办公OA系统,更新应用手持PDA设备,借助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反馈公路施工和通行状况,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和公益效应。

  抢抓机遇——对外拓展大发展

  有人说,这几年醴陵市公路局的确变化巨大,从昔日只能修修补补一下子变得可以“修大道,架高桥”。

  “修大道,架高桥”只是形象说法,指的是能干大项目。该局更注重于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主动出击,面向市场开拓项目,利用项目促进发展。

  距东富公路养护站不远,是醴陵经开区东富工业园,在园内投资50亿元的旗滨集团玻璃生产基地,旗滨大道第二标段机声格外隆隆,而正在抓紧施工的,却正是醴陵公路人。

  该局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邓鸣九告诉记者,这是旗滨集团公司连接东富大道与城市外环线的重要通道,该标段预算造价约2260万元,长1462米,红线宽度为19米,我们作为一个公路部门的下属单位,能够承接这样的重点建设项目确非易事,靠的是这些年来创下的“醴陵公路”对外拓展优质品牌。

  自2008年以来,该局争取到醴陵国瓷路路面工程、渌水大桥工程及渌江大道三、四期路面工程等项目。自此,他们对外开拓项目风生水起。

  国瓷路于2008年开始兴建,全长2.98公里,为双向6车道,路幅宽42米,起于醴泉路口,与醴陵大道、醴泉路平交,与工业园凤凰大道互通,与醴官线相交,是醴陵城区和经开区交汇的一条重要城市道路,也是连接320国道和上瑞高速公路、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该局主要负责国瓷路沥青砼路面、人行道及路灯基础等项目,2011年12月签订合同,工期1年,总投资2800万元,提前6个月完工。这是他们跟醴陵市政府的第一个融资项目,也是该局走向市场、打造自身品牌的亮点工程。

  凭此信誉,2010年,该局又承接了S313线水毁工程、水泥路面灌缝工程、江源段改建工程、水泥路面换板工程,S315线路面工程等项目。

  仅2011年,该局全年完成对外项目工程量6000多万元,继国瓷路,承建的胜利路、中山南路等改造工程,受到醴陵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高度好评,铸就了“醴陵公路”对外拓展优质品牌。

  到2012年,该局对外开拓项目向多元化发展,做好了醴陵经开区石宫路、凤凰大道跨线桥工程及渌江大道一、二期机动车道路面改造三个项目,工程总造价7000万元。

  为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局领导坐镇指挥,对工程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过问,遇到难题及时出面协调解决。

  就拿2012年该局承接的凤凰大道跨线桥工程来说,此桥位于醴陵经开区内,东西走向,长50米,宽29米,连接线25米,合同投资980多万元,工期仅为半年。

  当年8月1日开建之后,方知桩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大小溶洞纵横交错,桩基最浅的有15米,最深的达30多米。为此,合同设计多次变更,投资增至1100多万元,不但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还引发施工工艺困难。这些就像一块块纷落而至的重石,压在项目负责人和局领导心头。

  既要加快进度,又要确保质量,该局便使出职工承做制前所未有的威力,除了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外,所有上阵的技术员、操作手、施工员、安全员,都是局里近年培养出来的年轻的优秀职工。随着压路机的最后一次碾压,这个合同重新调整为1年多的项目,终于在2013年8月初提前划上圆满句号。

  认清形势,稳中求进。现在,该局对外拓展的脚步迈出了县域之外,在攸县等地的省道改造中大展“醴陵公路”雄风。

  长路高歌谱新曲,大道无言树丰碑。

  醴陵市公路局强势崛起于“湘东门户”,而其绽放在“门户”之外的风采也很精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文峰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