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道县新车镇八宝村千亩连片高产稻田里,农民忙着收割晚稻。(资料照片)何红福 曾小玉 摄影报道
■编者按:
今年中央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
农业机械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具备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难题,出路在于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岁末年初,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采访,与相关部门、农机企业的代表和农民一起,围绕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农机具维修等公共服务、农机产业等方面,探讨我省农业机械化之路。本报今日起推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之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李柏槐
洞庭湖平原的冬天,失去了一抹抹绿色,广袤的田野显得空旷、寂静。
岁末年初,记者来到常德市鼎城区的韩公渡。种粮大户陈国教告诉记者,眼见种田不赚钱,青壮年纷纷进城打工;上了一定年纪的农民,才留在家里充当“田把式”。
守着田土,陈国教一直在想,如何种田,才能让土地生金?
一年前,他组织51个“田把式”,整合各自的农业机械,成立了金鼎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流转土地,个个种田100亩以上;依托农机合作社,承包农机作业。2013年每个社员纯收入突破了6万元,比散户的收入高了一倍。
“这是第一年,收入算好。”陈国教说,“合作化”+“机械化”,种田还是有甜头。
合作化探路前行
“一担稻谷卖120元,不如打一天零工。”散户种一亩水稻,纯收入仅300元左右。可见,一家一户种几亩田,很难赚钱。
这些年,农村青壮年的流失,留守在家的“田把式”捡田种包田种,一批种粮大户涌现,少则上百亩,多的几千亩,最大的种田达到万亩以上,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种田。
相比之下,大户种田比散户强。据省农机局调查,机械化种田大户,一亩水稻纯收入500元左右,成片种上100亩,正常年景有5万元的纯收入。
但单个的大户种田,还是有许多“烦恼”。
种田上规模,从翻耕、插秧、植保、收割、转运、烘干都离不开机械化。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单个大户添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但育秧工厂、烘干成套设备,投入都在40万元以上,单个大户很少买得起。
此外,如何提高机械的作业率也成问题。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的作业时间短,季节性强。单个大户自己的承包田,几天就搞完;而如果想承包散户的机耕、机插、机收等服务,机手、维修都成问题。
洞庭湖区的种田大户陈国教,多年包田种,规模已超过了1000亩。这些年,他用每年种田赚的钱,积攒了12台农业机械,价值逾100万元。
为了破解“大户的烦恼”,陈国教联手51个种田大户,带机加入农机合作社,机械配套,分工负责,既种自己的田,也承包散户的机耕、机插、机收等服务,年收入实现翻番。
在山区,辰溪县探索出大户合作的成熟模式。两年前组建的远大合作社,敞开吸纳大户入社,按股份制进行管理。
远大合作社的大户,带20万元的机械(或出资20万元买机械)算作一股,股东参与合作社管理;大户流转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大户在扣除种田成本后收谷;合作社对外承包机械化作业,统一结算,按股分红。
短短两年,远大合作社已有75个股东,拥有310多台农机,对外承包农机作业,辐射到麻阳、沅陵等地。去年机械化种田2.9万亩,毛收入435万元。
“相比散户,大户种田合算;而农机合作社抱团经营,比单个大户又强,这是同样的道理。”远大合作社副理事长谢开福说。
“田把式”从散户种田,到大户种田,再到合作社种田,规模化、组织化不断升级,生产效率也同步提升。
机械化引领变革
在汨罗的“强农”、湘潭的“孝成”、会同的“利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社,随着种粮大户带机入社,农业经营方式也在悄然嬗变。
入社前,湘潭县种粮大户胡孝成就流转了800亩土地。他告诉记者,单个大户流转土地,与农户逐户谈判,很难户户满意,结果土地不成片,个别农户有悔约现象,制约着规模的扩大。
两年前,他牵头联合10多个种粮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有专门的人负责土地流转,合同文本规范化,县里也支持。仅去年,合作社就扩大2000多亩,放心投入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户组建合作社,推动了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分析,大户带机带钱入社,农机集中配套,土地加快流转,机械化种田分工更细,加快迈向现代化。
以机械化为突破口,更深层次的变革,已在三湘田野酝酿。
湘潭农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彭水平说,在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的背景下,由大户合作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将是种田的核心力量;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合作社有着其他经营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到底该怎样种田?溆浦县农机局局长刘松森提出,如今种田,离开了机械化,可谓“寸步难行”。既然如此,其他高产措施就应该围绕机械化来组装。
例如,土地整理、路渠配套等工程措施,就要围绕方便机械化作业来实施。各项增产措施也要围绕机械化配套:适应机插,就要调整育秧方法;适应机械施肥,化肥需要颗粒状,缓释肥效;适应机收,就要科学搭配品种。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过去年年喊农业机械化,只是着眼推广多少机械,农机总动力提升了多少,并没有把农机农艺配套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省农机局副局长黄育忠称,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如果不跟上,就会拖住机械化的“后腿”,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机械化种田已是大势所趋,市场对此反应灵敏。目前,每个农机合作社都有自己集中经营的土地和一批专业服务队伍,按机械化的要求,为种粮农民提供社会化专门服务,让各项丰产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相融合。
“田把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农机合作社的旗下抱团发展,以机械化为核心,生产要素重组、产业链的形成,将聚合起农业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最有活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