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希望之城的民生光辉 长沙望城区2013扶贫济困行动扫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敬之 编辑:杨洁 2014-01-23 08:51:30
时刻新闻
—分享—

  陈敏捷 摄

  望城区高塘岭敬老院。

  望城区民政局团员志愿者积极投身“爱心暖三湘”活动,慰问乌山镇徐家桥社区的农民工子弟。

  望城区“雷锋580”回访救助对象乔口镇柳林江村赵志祥。

  本刊记者 向敬之

  以打造现代化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为追求和使命的望城区,之所以还被冠以“希望之城”,是因为其不仅在“四化”联动协调发展和“两型”建设中树立了新样板,而且作为雷锋家乡弘扬雷锋精神,以民生为本,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亮点频现、光辉四射,使每一个望城人都为之骄傲和自豪,充满无限希望。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民生。”新年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

  2012年,长沙市望城区域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市辖区百强,位列第57位。经济发展了,财力强盛了,钱怎么花?望城区委、区政府的回答是:每年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2013年民生支出和财政对民生项目的保障到位率居全省第一。

  一滴水可以反射光辉。如果把扶贫济困工作喻为一滴水,那么,在望城,这一滴水所反映和折射的,是望城区委、区政府践行民生为本、民生至上、民生第一的执政光辉。

  望城,雷锋精神的萌发地。全国,绝无仅有。

  每年3月和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月和学雷锋日。而在雷锋故乡望城区,自2013年伊始,3月成了“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月”,3月5日定为“慈善日”。

  ——这是望城区2013年1号文件的决定。

  一个道德高地就此崛起,创造性地将学雷锋精神转变为扶贫济困的温暖行动。政府引导、社会倡导、全民参与的爱心大接力更大规模、更强声势、更加温馨地启动了。

  常态化:雷锋精神的原生态——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我是雷锋580,您有困难我帮您。”

  “雷锋580”紧急救助热线,每天24小时受理区内流浪人员和因重大疾病、突发意外事故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的急救需求。

  在望城,出现了“一个电话,雷锋上门”的帮扶现象,出现了无数“雪中送炭”的感人情景。

  格塘乡众兴村黄德胜2009年患尿毒症,每周需做一次透析,月支出近4000元,而其父几年前被车撞后瘫痪在床,其母中风刚刚康复,其子在7年前患脑积水医治无效死亡,举家全靠其妻一人照料,困苦度日。“雷锋580”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同区雷锋慈善会入户调查,送去1万元帮扶救助。

  家住靖港镇芦江社区的大学生小杨,父母下岗且一个得食道癌、一个患乳腺癌,全家仅靠每月740元的低保维持生计,再无其他任何经济来源,她只好通过区门户网站向区长写信求助。区民政部门调查证实后,将该户低保月标准提高至1200元,区雷锋慈善会送上2万元慰问金。

  2013年,“雷锋580”共受理各类求助1082起,协调发放紧急救助资金270多万元,一大批重病患者、贫寒学子和流浪人员得到及时帮扶和妥善安置……

  融汇雷锋精神的望城帮扶行动,形成了一种利区惠民、优化福祉的社会共识。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基金援助、生活补贴,而是通过思想上的“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等途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扶贫济困。

  社会化:雷锋精神的成长态——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困难群众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是对扶贫济困工作最好的总结和评价。”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要求全区干部把全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近一年来,望城区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竞赛速度和行动,形成“大救助”的帮扶新格局。

  区委组织部发起千名干部“一帮一”扶贫济困工程和“五共六助双结对”活动,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在子女就学、农业生产、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区妇联启动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建设,开通“12338”公益服务热线,组织“牵手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等系列帮扶活动。

  区法律援助中心发起的“半小时法律援助圈”,辐射带动各街道(乡镇)和相关部门参与,受理法建援助案件224起,挽回各项损失600余万元,维护了19名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利益。

  区民政局在全区20个街道(乡镇)均设立了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人员临时救助点,在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重大节日和特护期间主动上街搜救,实现救助率100%。金山桥、茶亭等5个街道(乡镇)成立了慈善分会,大泽湖、白沙洲街道慈善公募善款都过百万元,书堂山街道广泛宣传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的典型事迹。

  在望城区委、区政府的带动下,许多有能力、有爱心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关怀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困难户、受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生活,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渡过难关。

  2.5万多名学雷锋注册志愿者以“百姓城管”、“亲情学子”等形式,自觉开展困难帮扶活动。

  富基集团在董事长魏朝阳的推动下,先后成立了13个学雷锋小组,发起了富基·温馨爱心行动,以企业出资、员工践行公益的方式,向社会广泛传递爱心,近3年来累计捐款580万元。很多贫困学子在富基春晖班(大学)助学项目的资助下,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完成了学业。刚到2014年,他又协议捐助300万元。

  爱心是一种传递,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传播。望城区倡导全民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民众脱贫脱困,为引以自豪的雷锋精神倾注了新的内涵。

  民生化:雷锋精神的完成态——一切为了民生

  就在2013年一年,望城区——

  开全国先河地以财政注入的方式,向区雷锋慈善会注入资金8200万元,使一个区级慈善会的资金突破1.1亿元;

  在全国率先实施低保家庭学生乘坐校车费用全减免,为农村低保家庭住房统一投保、代缴保费;

  领先在全省提高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标准、发放“一户多残”家庭补助金、实施残疾人就医“十减十免”和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

  民生支出和财政对民生项目的保障到位率居全省第一。

  望城区把每一分钱的善款,都用在了扶贫济困和优化民生福祉上。

  区住房保障局、建设局等单位投入资金8400万元,新建廉租房700套,筹集公租房1943套,改造棚户区1600户和农村危房210户,重点援建100户农村特困家庭入住新居。

  区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贫困家庭助学工程”,发放助学金770万元,资助贫困生8972人次。

  区创业富民办、人社局实施“春风行动”,免费职业技能培训4193人,增加投入450万元新设210个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人员就业,投入资金2000万元扶持56家困难户创业。

  区财政局、卫生局等单位将儿童心脏病、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对精神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免费发放控制性药品,发放医疗救助金1400万元,特困人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率达100%。

  区人社局、司法局和法院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对特困群众的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和案件诉讼实现零收费。

  不仅如此,望城区还倡导开展“天天慈善一日捐”、“慈善一日捐”、“节约开支献爱心活动”等系列慈善活动,设立“雷锋慈善榜”,印发“慈善动态”简报,望城区做到募捐资金、救助对象、慈善活动全公开,同时也确定了“不从善款基金中提取一分钱工作经费”。

  望城区的扶贫济困,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规模上不断壮大,在服务上优质到位,在管理上严于自律。

  “我们的每一笔开支,每一笔善款去向,都有账可查,接受发放手续严密,救助支出公开透明。慈善是社会的良心工程,慈善人的放心工程,受益者的温心工程。”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孔玉成说。

  2014年春节即将来临,望城区将扶贫济困工作和“送温暖、解难题”活动结合一起,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了解困难群众“难”在哪里,“忧”从何来,“盼”为何事。

  为确保此次慰问活动安排的专项资金115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帮困,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全程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贪污、挪用等行为发生。

  这是一种播种社会幸福的新创,也是培育全民尊严的尝试,更是望城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福祉惠民的见证。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望城区民政局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敬之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