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丁湾护航解放军163医院医疗分队返长讲述护航经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罗衡辉 袁帅 编辑:刘飞越 2014-01-25 09:11:15
时刻新闻
—分享—

  5位队员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了169天的护航任务。 医疗分队供图

  本报讯(记者 朱华 通讯员 罗衡辉 袁帅)昨日,亚丁湾索马里护航医疗队返航欢迎仪式在解放军163医院举行。在充满风险和考验的169天护航中,解放军163医院医护人员易礼清、王清梅、谭海涛、戴冬晴、曹杭先后跨越3万海里,开展7次抢救,诊治156人,圆满完成了反恐护航卫勤保障任务,于前晚回到长沙。

  半夜打电话,说得最多的是“嗯”

  “回到长沙,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同胞,听到熟悉的长沙话,觉得实在太亲切了!”回到长沙的护航医疗队队员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想家,当然想!”曹杭是个活泼的姑娘,未婚的她最挂念的是自己80余岁的老父亲。在舰上,官兵通常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跟家里联系。“一个舰上好几百人,总共才3部卫星电话,信号有时候还不太好。”曹杭说,到后面有经验了,她就半夜去打电话。“还不好意思说太私密话题,大家都是‘嗯、嗯,啊、啊’地打电话,很搞笑。”

  作为长沙过去的医疗分队,喜欢吃辣是5名队员的饮食特点,王清梅说,家里、医院、同事都给大家准备了剁辣椒、老干妈、辣椒萝卜之类的东西,每人都带了好几大箱,即便这样还是不够吃。“舰上没有什么辣的食物,老干妈配花卷就是最好的美味了!”

  舰上测血压,得扎个稳稳的马步

  舰上的医疗任务比医院更繁杂。“风浪对我们工作影响很大,水银柱血压计换成了表式血压计,测血压时,我或马步,或前后脚分开,倚靠在房间的桌子旁才能完成……”护士长王清梅说,陆地上半个小时都不用的巡诊,在舰上要花一个小时。

  让队员们最骄傲的是一次对香港船舶的救援行动。护航编队正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163医院医疗分队所在的“太湖号”补给舰接到中国香港籍“大康号”轮船长的求援信号:该轮船一名船员头部被铁链撞伤。经过近2个小时的高速航行,太湖舰与“大康号”在亚丁湾西部海域相遇。麻醉医生易礼清、骨科医生谭海涛等4名163医院医疗队成员,与2名特战队员一同上了商船。在仔细检查后,进行了40分钟手术,并赠送了后续治疗所需的足量药物。一切处理妥当后,医疗队成员才返回补给舰,“大康号”向编队发电致谢。

  为181艘商船成功护航

  为了丰富官兵生活,除了日常的工作,舰上也开展了一些休闲活动,163医院的医疗分队样样表现出色。“舰艇军医获编队第二批‘护航尖兵’,此外队员谭海涛获第一届太湖杯卡拉OK大赛冠军、第一批‘护航之星’、三等功,王清梅和曹杭获得编队的嘉奖,这些既是其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全医疗队的光荣。”易礼清说,医疗队在第十五批护航任务期间,历时169天,跨越3万海里,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期间,共为46批次、181艘商船执行护航,穿越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其后又执行了访问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南亚的斯里兰卡等任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罗衡辉 袁帅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