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干部禁烟令威力如何? 记者暗访长沙机关办公楼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甄荣 唐俊 编辑:杨洁 2014-01-26 08:38:57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禁烟新规下发后不久,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办公场所里设立了无烟区,并要求保安对进入服务中心的吸烟者进行劝阻。

  1月21日下午2点半,甘持真走进长沙市政府二办公楼。她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大门入口处竖立着的严禁吸烟的提示牌、电梯前的灭烟沙盘里没有烟蒂、过道里没有人吸烟……

  甘持真在卫生系统工作30多年,7年前调任市爱卫办综合处处长,禁烟一直是她的工作重点。虽然以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部门规章,在公众场所禁烟,但近一个月来的变化最为明显。

  甘持真认为, 这和“史上最严”领导干部禁烟新规有关。2013年末,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等五项要求。 这不仅是我国公共场所控烟进程中的有力信号,更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防范贪腐浪费的具体体现,吸烟这种“普遍礼仪”有望得到根本性扭转。

  最严禁烟令下,长沙各机关单位做得怎么样?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暗访。

  暗访

  大多数单位严格执行

  个别干部照抽不误

  地点一:车管所办证大厅内

  时间:1月20日上午10点20分

  情况:无人吸烟

  办证大厅的墙壁上多处张贴有禁止抽烟的标志,大厅里几十名等候办理业务的市民没有一个抽烟。走出大厅后,记者发现大厅外的机动车停车场虽然车来车往,但来往的行人也没有抽烟。

  地点二:市政府二办公楼会议室

  时间:1月20日上午11点

  情况:没有烟灰缸

  上午11点,记者来到市政府第二办公楼,在一楼入口处看到了醒目的禁烟标志。记者走访了二办多个楼层的会议室,发现这些会议室都没有烟灰缸,大楼的过道和男厕所里也没有烟蒂。

  地点三:市政府一办公楼

  时间:1月20日上午11点半

  情况:6楼有人抽烟

  一名40岁的男子拿着根香烟走到6楼中间的电梯处,完全不在意旁边墙上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记者走遍了6楼,发现6楼有一间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摆着烟灰缸,里面三个男子一边交谈一边抽烟。几分钟后,其中一人从办公室出来到隔壁办公室时,手上也拿着香烟。

  地点四:市政府机关食堂

  时间:1月20日中午12时

  情况:有人吃完饭后到食堂外面抽烟

  中午12时,大批机关工作人员前往市政府机关食堂就餐。记者在一楼食堂和二楼餐厅,都没有看到人吸烟。12点30分,两名年轻工作人员吃饭午餐后,走到食堂外的马路上,从口袋里摸出香烟点上。记者上前询问是否知道禁烟令,他们回答说:“我知道这个禁烟令。食堂人多,抽烟肯定不合适,但我烟瘾大,只好吃完再出来抽。”

  行动

  最严“禁烟令”发威,“老烟枪”被迫转移阵地

  虽然市政府个别干部仍然在办公室抽烟,但和以前相比,机关禁烟的情况已大有改观。

  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宣传禁烟,是长沙市爱卫办的一项日常工作。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市政府办公楼和楼内办公室几年前都张贴了禁烟标志,不少单位还出台了相关制度。但少数单位和“烟枪干部”依然排斥禁烟,办公室里仍摆着烟灰缸。有的单位开小会时,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不抽烟的人也被动吸了二手烟。

  去年年底中央出台禁烟新规后,湖南省和长沙市召开的多个重要会议,都认真贯彻了这一新规。

  2013年12月30日上午,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专门提到了中央下发的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要求参会的全体人员严格遵守。

  2014年1月2日上午,长沙市经济工作会议在长沙市会议中心举行。11时许散会后,参会者从大楼鱼贯而出。上午开会时没有人抽烟,清理会场的服务员在会议室内没有发现烟蒂,只在会场过道的两个垃圾桶里发现几个烟头,这些是几个与会人员中途出来抽烟后留下的。

  1月6日,是政协长沙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报到的日子。这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的房间没有摆放香烟。市政协委员们报到时,没有人派烟闲聊,大家忙着提交提案,或聊着民生热点。带头禁烟禁酒,成了不少领导干部与会时谈论的话题。

  中央出台禁烟新规后,市爱卫办综合处处长甘持真和同事参加的各类市直机关工作会议上,很少看见领导干部在会场上吞云吐雾。机关里不少“老烟枪”也按上级要求,把办公室里的烟灰缸撤走了。

  在市政府上班的一名科级干部以前“一天两包烟”,是著名的“老烟枪”。去年年末禁烟新规刚出台的那几天,很多人给他打电话,上级叮嘱他在机关里不要抽烟,同事们有的劝他注意。他称自己暂时还戒不掉,只能上班憋着,回家抽:“万一抽烟被来机关办事群众拍下来传到网上,要出洋相、受批评,为了一根烟不值得。”

  40家无烟单位机关仅占一成,“无烟机关”将大幅扩容

  党政机关一直是禁烟的重点和难点。长沙市爱卫办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评选了20家无烟单位,大多数是医院和学校,机关单位只有4家。其中, 省直机关只有省人防办入选,市直机关至今没有一家。

  甘持真认为,禁烟难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不完善。长沙目前执行的是1997年出台的公共场所禁烟通告,其中对于禁烟难度较大的“工作场所”没有涉及,且没有明确执法主体,实施多年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2003年,中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约定中国应于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等100%禁烟。在此期间,卫生部和部分城市也出台相关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罚违法吸烟者,但因未规定具体处罚额度,导致处罚难以执行。

  虽然现在机关禁烟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但市爱卫办的工作人员普遍感觉,近两年机关禁烟的氛围明显好多了。前些年有的单位领导谈起禁烟就很反感,现在都能积极配合,按要求撤掉办公室和会议室里的烟灰缸。

  中央去年末出台禁烟新规后,国家卫计委、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于今年1月21日联合发出倡议,号召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树立国家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中央在禁烟问题上密集发声,让甘持真觉得开展禁烟工作将更加顺利。

  目前,省内很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经根据中央要求和无烟单位的标准,督促单位职工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在办公室和会议室里撤除了烟灰缸。“虽然有些机关禁烟工作还不完善,但大多数都在努力,相信‘无烟机关’将大幅扩容。”甘持真说。

[NextPage]

  进入长沙市政府第二办公楼内的人,都能在入口看到“您已进入无烟区域”的禁烟提示牌。

  焦点

  最严禁烟令能否撼动“烟文化”?

  我国在推动公共场所“禁烟运动”中,必须面对并战胜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氛围浓郁的“烟文化”。

  在中国,烟草已经不是简单的可吸物,更多的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在各种固定的或临时的吸烟圈子里,递烟、接烟、点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意义。在部分机关单位,给来往的人员上烟上槟榔,已经成为联络感情甚至是开展工作的“首道工作程序”。市直机关干部周严(化名)就经常为此烦恼,因工作需要,他每周都要到区县一些部门开会或联络工作,虽然不想抽烟,但进门对方就会热情地递烟过来,自己不接显得太高傲,时间一久还有了烟瘾。“以前总是戒不了,人家递你一根烟你还真不好拒绝,这就是人情。现在有了规定,就有了不抽烟的坚定理由。”

  此外,在有些单位吸烟已经成为办公室的一项休闲娱乐,领导来了递根烟、打个火;同事扯谈时,互相讨烟抽;有些不吸烟的员工为了和同事打成一片,对递来的烟来者不拒。由于不好批评同事吸烟,不少女士也只能被迫吸二手烟。

  “烟开路,酒搭桥;买的不抽,抽的不买。”随着中央禁烟新规的出台,这些多年形成的干部不良习气,有望逐步得到纠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告诉记者,以前单位每年的招待费中,买烟要占一定的比例,“现在有了新规定,就不能用公款购买香烟。”

  记者走访了长沙多家烟酒店,店老板普遍反映近段时间香烟销售明显下降。位于长沙市迎宾路的一家烟酒专卖店的女老板告诉记者,以前过年前平均一天卖1万多元的香烟,并且很多人只买1000元一条的高档香烟。“去年以来,政府机关的招待消费控制得紧了,我们的高档酒卖得大不如前了。现在又开始禁止公款买烟,高档烟的销售也受到不小影响。”

  ■文/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甄荣 图/实习记者 唐俊

  专家点评

  带头禁烟是一剂“良药”

  中国控烟协会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教师吸烟率50.2%、男性医生吸烟率47.3%、男性公务员吸烟率61.0%。这三类人群中,男性公务员吸烟率最高。“让领导干部在控烟中起表率作用”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控烟人士认为是破解控烟困局的一个切入点。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是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早在2007年12月15日,他就与100多位专家联合签署倡议书,呼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推动全国创建无烟工作场所。然而,此举收效并不明显。相反,一些政府机关、领导干部成了控烟的阻碍力量。

  孔子有句名言,“子帅已正,孰敢不正?”意思是为政者起到表率作用,谁敢不正?机关戒烟难,难在领导。许多单位只要领导抽烟,下属再怎么想戒烟也难;领导干部带头戒烟,将会是对下属戒烟起到极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其次,领导干部带头戒烟,也是防治腐败的必要举措。虽说烟酒无辜,但是腐败的发生,历来多始于烟酒,名烟名酒往往成为行贿受贿的必备品。高档烟的消费,很多是由领导干部的公务用烟消费带动,造成了不少腐败问题。

  此外,领导干部在公众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给周围不愿吸烟的人造成困扰,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自身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在我国尚无专门控烟禁烟立法的背景下,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示范,从领导干部到公职人员再到普通百姓,自上而下传递禁烟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禁烟氛围。

  我国烟酒文化历史悠久,此次中央在“两节”之前出台的禁烟新规,对各级领导干部禁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是国家最高层面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做出的明确要求,对领导干部是一种有力约束,新规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控烟的决心。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戒除的是生活陋习,体现的是社会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与遵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更是对奢靡之风的抵御,规避了潜在的腐败风险,是对干部的一种全身心保护。

  作为领导干部,应责无旁贷地发挥表率,带领单位职工共同努力,还人们一个清新的公共环境。

  ■省社科院社会学副研究员 陆福兴

  记者手记

  吹散“烟雾”

  需要法律保驾护航

  □甄荣

  禁烟多年,却从未开出一张罚单,这是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禁烟面临的尴尬现状。

  中国2003年就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约定应于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等100%禁烟,但现在很多公共场合依旧经常烟雾缭绕。单位有同事吸烟,餐馆有顾客吸烟,车站有乘客吸烟,不少孕妇抱怨只有在家中才能享受到无烟环境。”过去20年里,国家出台了控烟的相关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禁烟令所以未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现行法规和部门规章没有规定处罚标准。没有标准,主管部门就不知道怎么处罚,违法抽烟也就不会受到惩处。法律制裁的空档,导致“禁烟令”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近段时间来,中央出台的禁烟新规,要求领导干部在公众场合禁止吸烟,抓住了禁烟问题的关键。作为一个烟草消费大国,禁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少吸烟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烟民”来说,仅靠批评难以改其变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劣习。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更严厉的惩戒措施,让违规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代价,才能让其对法律有所敬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危害程度。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已经认识国内禁烟法律亟待完善,国家卫计委目前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和法律条文起草,推进我国控烟立法进程,并推进地方禁止吸烟立法和执法工作,制定更完备的法律为禁烟工作“保驾护航”。但不论法律多完善,都必须严格执行,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才能打赢公共场所禁烟这场人民战争。

  他山之石

  香港如何禁烟?

  2007年起,香港颁布了公共场所“禁烟令”。考虑到禁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意开辟了一个过渡性领域,如娱乐场所暂缓禁烟。

  2009年,酒吧、会所、夜总会、浴室、按摩院及麻将馆等6种娱乐场所实施室内禁烟,使香港取代新加坡,成为亚洲法定禁烟范围最广的地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禁烟执法由控烟办公室及警务处全力执行,增加授权3个政府部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和房屋署,并赋予了他们相应的执法权力。 在执法时,无论是香港人、内地人或外地游客,凡违例吸烟者,不仅要缴纳1500元罚款,还要上法庭听法官训斥。

  小贴士

  为了帮助“老烟枪”戒烟,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健康促进与控烟协会会长丁绍云,请他推荐戒烟方法。

  1、寻找替代爱好。多游泳,打羽毛球或爬山,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淡烟瘾。

  2、和朋友打赌戒烟。公开戒烟,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3、少参加聚会。如果参加聚会的人大多喜欢抽烟,那么最好婉拒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4、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这样容易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

  5、扔掉吸烟用具。打火机、烟灰缸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扔掉。

  6.经常想想吸烟危害,并可尝试戒烟产品或替代品(如嚼口香糖)。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甄荣 唐俊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