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企在湘遭遇“成长的烦恼”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左桅子 编辑:杨洁 2014-01-29 09:41: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周月桂 实习生 左桅子

  用工难、负担重、配套企业不全、审批手续繁多……省商务厅日前举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上,32家外商投资企业和产业转移企业的负责人实话实说,面对副省长何报翔和省直20个涉外部门负责人,大倒“苦水”。

  在湘外企快速成长,去年新增572家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21%

  外资企业,正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快速成长壮大。

  据省商务厅统计,去年我省新批外资企业572家,同比增长2.1%;新批合同外资77亿美元,同比增长5.3%;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按商务部统计口径,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居中部第一,全国排名第12位(与去年持平)。至2013年底,来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31家。

  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向第三产业,外资利用结构更趋合理。2013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01:67.43:26.47(2012年为3.44:78.78:17.86),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21%。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结构性缺工严重

  蓝思科技缺少1万名技术工人

  2014年,不少在湘外资企业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不过,成长的过程中,企业也遭遇到不少“成长的烦恼”。

  岁末年初,蓝思科技开始在长沙大力招工,电台、报纸、网站都出现了蓝思科技的招工宣传。 “技术工人缺口达1万人。”蓝思科技副总彭孟武说。

  作为全球十大鞋业制造商之一,九兴控股集团目前已在湘设有12个厂,集团去年在湖南实现出口创汇近5亿元人民币,解决近2万人就业。今年,九兴将启动箱包投资项目,而制造端部分所需要的美工设计人员极为缺乏。九兴控股集团副总裁张志虎称:“在湖南的高职院校中,传统制造业中的美工设计专业几乎是空白。”目前九兴正着手与湖南高校洽谈合作,培养储备人才。

  上海大众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技术工种人员基数大,但机电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相对缺少。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负责人林元航称:“相比较上海,湖南高等院校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跟我们的需求有一定差距,这次在湖南招的1000多名工人,都需要进行另外的培训。”

  省商务厅负责人分析,2014年,广汽菲亚特、九兴控股集团等外企在湘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招工量扩大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此外,湖南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造成结构性缺工严重。

  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社保负担过重

  农民工1个月工资近一半缴了社保

  “农民工1个月的工资几乎一半缴了社保。”在永州投资的台资企业凯盛鞋业总经理张维泰介绍,在凯盛,一个农民工每月全部缴的社保费用(包括个人和公司缴的部分)达工资的一半左右。农民工流动性较大,一般难以达到15年养老保险缴纳期限,一些农民工更愿意选择不缴纳社会保险而薪水稍高的工作,这也导致了招工难。

  在凯盛鞋业工厂,农民工占工人总数的85%,45岁以上的员工占到了46%。更让张维泰感觉到压力的是,凯盛鞋业所在的永州市社会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基数为2265元,比在广州的2139元还要高,这给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制鞋企业增加了大量生产成本。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负责人李永寿也认为,新一代的工人对工资待遇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社保税费负担依然较重,企业盈利空间缩小等问题非常突出。

  介面光电湖南总经理孙文正认为,湖南省内光电产业链不完整,制约了介面光电在湘的发展,公司的许多配件必须去苏州等地采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孙文正期待政府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湖南旺旺食品副厂长傅集雅提出,评审会议太多,希望能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左桅子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