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国生 尹超 廖声田
2月4日,农历正月初五,立春。这一天是许章维在张家界田家大院景区为游客演出的第1001日。自除夕以来,年逾半百的他已连加了6个班,年夜饭都是在食堂吃的。
上午8时许,游客络绎不绝地走进这个被誉为“千年土司王府”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大院。“呜啰——”院内的戏楼里一阵低沉而悠长的土家长号响起,接着,傩戏、打溜子、阳戏、花灯等本土民俗节目轮番上场,观众不时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已经连续扮演了几个重要角色的许章维,再次登场献上他的“绝活”——自制乐器联奏。一会儿用水管演奏萨克斯经典曲目《回家》,一会儿用木叶吹奏山歌《棒棒儿捶在岩板上》,又是二胡、又是唢呐……吹拉弹唱,样样精彩,让人目不暇接,大饱耳福。都说音乐没有国界,坐在台下的老外,一个劲儿地鼓掌、喝彩。
“这是与游客过的第3个春节。”许章维进入田家大院3年,放弃了3次与家人团聚的春节。他说:“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只要游客来,我们乐意加班。”许章维是戏班的“班头”,自愿把轮休的机会让给了其他演员。
田家大院的戏楼,与其它旅游演艺一晚演2场或3场不一样,只要客人不断入场,就得一场接着一场演。有时哪怕只剩下一位客人,也得“全班”上演。旅游高峰时,一天演24场。由于有些吃不消,有的演员或辞职,或跳槽。
戏楼修复开演3年来,首批老艺员中,如今只剩下许章维了,可演出一天也没停止。
许章维自幼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虽从未受教于专业院校,却天资聪颖,对音乐艺术有着常人难有的热情与悟性。当过工人,干过纺织设计,南下闯荡过。一直不变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2011年底,他参与演出的土家吹打乐《毕兹卡乐哈哈》荣获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银奖。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想让更多的游客及外宾知道、并喜欢上本土戏剧和传统音乐。”许章维在舞台后一边抢着时间吃午饭,一边向记者坦言道:“游客喜欢,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当天,许章维和他的同事们没能按时下班。一个120人的广东旅游团,预约晚上7时许游览田家大院。于是,戏班全体演员及景区解说员、保安等人一直等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临走时,一位客人情不自禁地要给他们红包,被婉言谢绝了。
许章维关上大门离开时,已经是晚上8时32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尹超 廖声田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