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声田 通讯员 易善任
2月7日,正月初八,澧水源头的桑植县四门岩林场迎来马年第一场雪。升起的炊烟,融化掉屋顶厚厚的积雪,带来暖暖生气。走进林场车溪湖工区,记者正赶上当地百岁老人麻戌姑送孙子甘坤山外出浙江打工。
“山儿,出门在外,要勤作事,不计较,多行善,吃亏是福。”麻戌姑把孙子送了一程又一程,反复叮咛。老人今年99岁,一生善良勤劳,在乡邻中口碑极好。
“从记事起,从没看她与人红过脸。遇到人,不管老少生疏,都是一脸笑。”一旁的邻居纷纷介绍,老人从小生活在大山里,一辈子做农活家务,背不驼、耳不背、视力好、走路不用拐杖,乐于助人,和睦乡邻,从不计较,整天乐呵呵的。
踏上台阶,老人家门口高挂的“家和万事兴”牌匾异常显眼。走进堂屋,一副对联吸引了记者,“一点小事不计较,一生行善才是福”,横批“勤劳忠厚”。提起这副对联的来历,老人儿子告诉记者:“这是老人经常教导子孙的话,传了将近80年了,已经成了家训,今后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交谈中得知,麻戌姑年轻时帮助过红军。1933年,中共湘鄂边特委科长蹇先任率部驻扎四门岩,与麻戌姑相识。5个月的交往中,蹇先任教她读书识字,麻戌姑帮红军洗衣服、照顾伤员,双方建立了深厚感情。1960年,四门岩被划为农场后,老人积极投入到农场的建设中,尽管吃不饱、穿不暖,但信心十足,许多人不堪忍受离开农场,她却不离不弃。1986年转建林场,70岁高龄的她仍然以林场为家。
“老人是个热心肠,哪家有事或遇到困难,都会主动上门帮忙;乡里乡亲,对老人非常敬重,闹了矛盾,都会请她出面调解。”同行林场职工詹雷介绍,历经磨难锻造了老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不怕苦、乐观向上的性格。如今,老人信奉“勤作事,不计较、多行善”的家训已在澧水之源的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一代一代往下传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