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明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李平松 刘晓军
在2013年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民意调查中,郴州市总分居全省第一;其中13项调查指标,郴州市有9项得分列全省第一。
自2010年以来,郴州市民调得分已连续4年居全省前茅,其中两年居全省第一、两年为全省第二。
民调是一个地方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曾一度因为发生系列腐败案及干部作风、发展不快等问题,郴州民调结果很不理想。近几年来,郴州民调连续居前,是什么原因让群众亮出了高分?
“全力加快发展,全方位改善民生,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认为,发展是源,民生是“因”,民调是“果”,只有做好发展和民生大文章,才会结出民调好果。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会服气”
发展是硬道理。郴州的决策者深谙这个道理:“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老百姓才会服气。”
为加快发展,近年来,郴州着眼于“打造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提出“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总要求、“一化两城三创四大”的总思路,打好“交通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城市大提质”3大战役,着力建设“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实施“千亿投资计划”、“百亿城建计划”等,郴州发展气势如虹。
“最近几年,无论是项目建设总量,还是投资总额,郴州均大幅创历史新高。”向力力介绍,近4年来,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余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4倍多。
在郴州出口加工区,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台达电子、格兰博、金旺铋业、格瑞普新能源等200多家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发展壮大。
郴州市商务局负责人说,2009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引导资金,实施“标准厂房建设行动计划”,为产业转移项目精心“筑巢”,已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0余万平方米。2012年,又启动承接产业转移“四千工程”,吸引大批企业抢滩。到去年底,全市累计承接产业转移企业1600多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2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数连年居全省第二。
短短几年,郴州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GDP在2010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170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在2010年突破100亿元,去年达到216亿元。
大批企业入驻,带动了郴州经济转型。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金融、物流、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在郴州迅速崛起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该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32.7亿元,居全省第三;进出口总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加工贸易额居全省第一;长期“一枝独大”的传统矿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
经济获得大发展,老百姓感触最深。郴州苏仙区白鹿塘镇板桥村村民吴代文,近年依托当地工业园区办了一家小旅馆,生意红红火火。他高兴地说:“自从郴州出口加工区项目落户村里后,企业多了,打工的人多了,随便开个餐馆、旅店什么的,都能赚大把钱。”
“分享发展成果,才能让群众满意”
有了钱,就有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底气。
“满足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说,“只有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才能让群众满意。”
郴州每年将近七成财政收入投入到民生领域,着力解决老百姓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永兴县便江镇锦里村距县城虽不到20公里,但弯弯曲曲的山路,往返要走3个多小时。村里种的冰糖橙品质年年被县里评为第一,但却销售难,卖不出好价钱。
“搭帮去年底郴永大道开通,村里的橙子早早销售一空。”锦里村村民邓奕斌喜滋滋地说。
总投资20.94亿元的郴永大道,是“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重要工程,它的通车不仅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面貌,更标志着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建设迈出一大步,各类公共设施和服务进入乡村,乡村变城镇,“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郴州大道旁的苏仙区望仙镇和平村,公交车站、卫生室、农家超市、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农民可在家门口看病、读书、购物……过去只有城里才有的公共服务,如今已覆盖郴州很多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是郴州近年来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交通同网、城镇同建、产业同兴、环境同治、城乡同筹,将郴州城乡一起带进“幸福时光”。
近3年,郴州仅交通建设投资就完成343亿元,建成公路通车里程4919公里,100%的乡镇、9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全市每100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由2005年35公里增加到现在的87公里。
郴州还大力推进“民生100工程”,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住房等领域,实施100多项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在全省率先普及新农合,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全覆盖,新农保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郴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为帮扶困难群体,郴州健全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发放资金从2005年8346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89亿元,城乡低保水平超过省考核标准。同时,按照“乡乡有一所敬老院”的目标,已先后完成233所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共入住五保供养对象7797人。
最近几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对此,郴州人不无自豪。不仅大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去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9年4519元增加到9692元。
“这么好的干部,不打高分才怪”
去年10月,郴州市民刘某为儿子转业档案落户的事找到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告诉他相关手续要到市人社局去办理,并向他提供了详细地址,还联络好了有关人员。这么一件小事,让刘某大为感动,在一次接受民意调查中,他给出了“满意”的选项。他说:“有这么好的干部,不打高分才怪呢!”
国内镍氢、锂电池领域龙头企业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对郴州干部作风亮出了高分。3年前,该公司经多地考察,最后把“家”安在了郴州。公司董事长刘淼说,之所以落户郴州,是因为郴州亲商、重商、护商氛围浓,办事效率高。
群众、客商给郴州干部打高分,得益于该市近年掀起“治吏风暴”,重点解决干部队伍中精神不振、政令不畅、纪律不严、工作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为政不廉等7方面的突出问题。市里设置“五个一律免职”(利用工作之便索拿卡要的一律免职等)高压线,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多渠道接受社会投诉,着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环境者,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郴州还提出,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坚强堡垒,每名党员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先锋模范。
去年9月3日,在郴州举行的“电视问政”中,暗访短片曝光了一个宠物市场无证经营、噪音扰民的问题。主持人问这个问题何时可以解决,市畜牧水产局负责人表示“3天内处理好”。果然,3天后该宠物市场被关闭,周边居民拍手称快。
郴州的“电视问政”震动了官场,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效能,得到省委领导肯定。
重拳治吏、问责出效,广大党员干部在“倒逼机制”促推下,“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得到遏制,干事创业、创先争优成为主旋律。干部进村组、社区、企业,问民困、民需、民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蔚然成风。去年,全市有2.8万名党政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队,下到1941个村组、182个社区、951家企业和基层单位、645个重点项目,开展扶贫帮困、答疑解难和技术攻关,先后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明 白培生 李秉钧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