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江中游四座省会城市市长共同描绘“第四极”美好愿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冠文 编辑:刘飞越 2014-02-28 09:40:22
时刻新闻
—分享—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

  长沙市市长胡衡华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

  南昌市市长郭安

  摄影/邹麟  制图/王斌

  2013年2月23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签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部省份省会城市“四兄弟”携手共舞。

  时隔一年,四城再聚首。中国腹地的“钻石联盟”将有何新动作?昨晚,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安,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四座省会城市市长与四城媒体记者交流,回顾了过去一年四省会城市在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探讨,共同描绘了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美好愿景。

  争取国家尽早出台

  中游城市群建设规划

  记者: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四省会城市在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良智:去年,我们四个城市在武汉首次会晤,达成共识,提出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区域合作关系,四城携手,合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对接、交通联通、市场大统一、创新驱动、生态保护、资源共享、城镇化改革试验,带动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和世界级城市群。

  首届会商会之后,四省会城市共同“发声”,请求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四地相关部门在武汉召开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据悉,国家正在征订城镇化总体规划,将会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记者: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武汉市期待在哪些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使合作更加富有成效?

  唐良智:应该说,我们的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还可以更加紧密、更有成效。首先,争取国家尽早出台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这是顶层设计,包括战略目标、路径、机制以及范围等。有了好的顶层设计,就会引领四城合作沿着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行。其次,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四城市可以共同实施跨区域的产业链重组战略,构建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主导优势产业链。第三,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资源充分流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是区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第四,实现交通运输的深度对接。交通互联互通是深化合作的“硬骨架”,希望合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使城市群成为一道美丽生态风景线

  记者:您认为“中四角”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这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请问今年四个市将重点推进哪些方面的建设?

  胡衡华:我觉得“中四角”将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发展区后迅速崛起的“第四极”,有区位交通、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等三大优势。这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开放融合、创新发展”,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共同培育统一开放大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让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更加畅通、更加有序地流动。二是共同推进转型创新。加强四市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务实合作,每年推出一批合作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成果,协同推进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建设。三是共同推进产业对接。在产业规划上互通互联,加强产业链的配套和产业集群的分工,以良性互动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四是共同推进两型示范。在循环经济、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打造最美城市群、最宜居城市群。五是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建设城际快速通道,推进长江、内河航运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真正将四市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谋求更大的合作红利。

  记者:今年的全国“两会”在即,四个省以及省会城市都有可能再次聚焦这一话题。您认为推进“中四角”的新一轮建设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

  胡衡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创新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争取国家政策层面更大支持。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争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力打造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标杆。二是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布点支持。争取国家层面加大对四市城际快速通道、高速公路、水运航道等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夯实区域发展基础。三是争取重大产业专项布局支持。争取国家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予以倾斜,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创建一批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是争取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支持。争取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四市加强河流、森林、湿地和农田保护,深入推进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真正使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

  争取高端创新平台在“中四角”布局

  记者:去年您讲的合,包含了合作、合拍、合力等多层意思,请您谈谈合肥在“长三角”、“中四角”联动发展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

  张庆军:合肥位于“中四角”与“长三角”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地处咽喉位置,决定了合肥在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市场交易、产业分工乃至社会文化交流中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枢纽作用。从区域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合肥正处于长江中下游巨大市场的中间位置,有可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现代商业和物流中心。从产业协作分工的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向东正面接壤苏南浙北等“长三角”核心区域,有能力担当在未来城市集群产业协同发展中激活全局的关键角色。从城市集群发展的全局看,皖江城市带在国家战略上是一个承东启西的大通道和战略点。

  记者:如何加强四个城市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合作,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张庆军:“中四角”四个省会城市都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长沙拥有国防科大等著名高等学府,科研基础条件好;武汉作为中部高等教育密集区,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光谷”;南昌的产业科技水平在国内享有很高地位,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五大智力密集区,被誉为南昌的硅谷,南昌航空城孕育出中国航空界众多的科技成果。我们要在高端技术特别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在“中四角”布局,加快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四角”四省会城市依山傍水,风光秀美,特别是水资源较为丰富,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四城市生态环保联动机制,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切实保障“一江三湖”等流域屏障安全,积极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路。

  构建四省会城市之间2小时经济圈

  记者:南昌市在推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有何展望?

  郭安:“道路”既包括公路、铁路、桥梁、航道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我们四个城市坐到一起,就是为了加快搭建和畅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共赢之路、发展繁荣之路。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对接、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杭南长高铁,将从本质上改变南昌对外交通状况,旅客坐高铁“走南闯北”,花费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来长沙更是只要1个半小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城市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直达交通网络,着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之间2小时经济圈。

  记者:四个省会城市都拥有较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请问在推进四个省会城市红色旅游市场建设方面有何好的设想?

  郭安: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在近代革命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方面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资源,开发好四市红色旅游市场,我认为,关键在于“三大三互动”。一是大整合,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加强互动。设计百年红色经典旅游线路,逐步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红色旅游目的地。二是大宣传,在旅游品牌营销上加强互动。步调一致地对外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红色旅游市场营销,联合参加大型旅游展销,合作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三是大市场,在旅游市场培育上加强互动。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诚信体系,协同一致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国品质旅游示范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冠文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