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及条码支付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虢芳 编辑:胡弋 2014-03-15 09:21:01
时刻新闻
—分享—

  ■制图/王珏

  “首张虚拟信用卡将面市”的话题余热犹存,“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的冷水兜头浇下。在阿里、腾讯宣布将发放虚拟信用卡后的第三天,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相关人员证实,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13日下发了关于暂停虚拟信用卡和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的通知,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

  央行未收到报备材料

  上述人士表示,支付宝、腾讯此次将面向公众发放网络虚拟信用卡事先并未向央行报备,央行此前并不知情。根据央行要求,支付宝等公司须在3月31日之前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机构合作情况及利润分配机制、客户权益保障机制、应急处置等内容”书面报告给属地监管银行。

  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暂未接到相关文件,不方便回应;腾讯方面也表示正在进一步证实。记者致电中国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工作人员回应目前暂未接到相关通知。据记者了解,该文件属于央行内部文件,目前可能还未下发到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

  央行支付结算司有关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虚拟信用卡是“暂停”而非“叫停”,“不是不让做,而是等技术成熟以后再推出。”

  而长沙一位接近银行业的人士也表示,此事不会搁浅太久,很快就会重新推进。

  踩中风险防控红线

  相比这次阿里、腾讯的网络信用卡双双“中枪”,此前京东推出过的“白条”也属于信用支付产品,却一直“安然无恙”。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京东那款产品只能算是企业版小额信贷消费的一个代表。而“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与央行既有的监管规则不配套,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据央行通知文件显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手机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

  “创新并不是意味着无视规则,不是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前述央行支付结算司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长沙某银行电子银行部的经理也认为,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群体过于巨大,央行无法预估“虚拟信用卡”带来的行业风险,所以只能先紧急暂停。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蔡平 实习生 虢芳

  声音

  虚拟信用卡不会对银行造成冲击

  此前有分析认为,虚拟信用卡被暂停,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上存真空地带,另一方面也由于其动了银行的奶酪。不过,有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虚拟信用支付处于试水阶段,不会对银行造成冲击。另外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阿里金融这次推出的信用支付总规模并不大,与刷卡消费庞大的规模相比实属凤毛麟角。

  消费者对额度和稳定性存疑

  记者采访获悉,对于尚未面世的“虚拟信用卡”,消费者仍有诸多疑惑。

  网购达人黄先生说,虽然拥有虚拟信用卡将带来很大便利,“但是5000元的最大额度恐怕有点不够用”。

  “移动支付最大的障碍恐怕是网速不给力,仅增加信用支付功能还不够。”酷爱移动支付的杨小姐告诉记者,在家里和单位的WIFI环境里,她用手机刷卡购物基本都成功,但是在城市街头和野外,交易就屡屡失败,所以虚拟信用卡能否保持支付的随时畅通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对待金融创新应多点﹃宽容﹄

  互联网金融创新泛起的涟漪盛况空前。阿里小贷开拓了贷款的新境界,余额宝、财富通为零散理财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而虚拟信用卡的出现,将为大家提供更多线上线下的全新金融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本来就意味着有风险,这一点无可回避。监管部门有责任最大限度防范系统性大的风险,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对待金融创新也应该多留一点空间。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虢芳

编辑:胡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