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阳大地春意浓——汉寿县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见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寒露 周勇军 编辑:王娉娉 2014-03-23 08:55:3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李寒露 周勇军 通讯员 李进

  汉寿县龙阳镇围堤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县蔬菜办技术人员手把手教菜农大棚育苗技术;坡头镇日产3万吨的地表水厂建设工地上,县水利局负责人带领100多名工人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太子庙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里,园区管理人员来到九兴集团兴昂鞋业,了解员工招聘情况……

  3月中旬,记者来到汉寿县采访,恰逢该县每月连续3天的群众工作日,看到县里各部门、单位真正把“办公室”搬到了基层,让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县委书记谭本仲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利益当家业,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治”不手软,新风正气扬

  “干部作风不改进,汉寿发展就没有希望。”2011年底,汉寿县委、县政府新班子经过走访调研,决定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治玩、治懒、治散、治乱、治‘远’”行动,去年初又增加“治奢”,称为“六治”。并出台“七条禁令”,包括严禁政令不通、严禁索拿卡要、严禁打牌赌博、严禁违规办酒、严禁走读脱岗、严禁工作日午餐饮酒、严禁铺张浪费等。

  “以前回汉寿,几个电话一桌牌,分分钟的事。如今回汉寿,想找几个老友玩玩,都说没有空、忙得很。”在长沙工作的汉寿人王建国说,“七条禁令”给汉寿的党员干部戴上了“紧箍”。

  县委办、县政府办督查室与县作风办暗访组,经常出其不意造访党员干部,仅去年,就让30多名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的干部受到通报批评,并查处了3起违规摆宴席行为。同时,县里出台办法,奖励举报干部违纪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去年,全县共有25名干部因违反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纪律被查处,其中免职5人、撤职1人、辞退1人。去年5月,县统计局局长因上班时间到茶楼陪客,被群众举报,县纪委、县监察局凭借县委赋予的“先行处置”的“尚方宝剑”,将其免职。

  查处动真格,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纪律观念得到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六员”暖民心,真情关爱浓

  为巩固和拓展干部作风建设成果,自2012年开始,汉寿县选派200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组成565个群众工作组,连续3年进村入户当“六员”,听民声、解民难。

  “六员”,即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政务事项代办员、群众信访调解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和扶贫帮困服务员。县里规定每月13至15日为群众工作日,这几天全县不开大型会议,工作组队员上午9时30分前进村,下午5时后离村,县群工部对工作队员入户率、群众知晓率和困难群众帮扶率实行量化考核。

  3月13日,记者来到太子庙镇永兴村。在整洁干净的村道上,一栋新房引起了记者注意。村支书何艺介绍,新房主人叫戴兴好,是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但一个儿子出车祸、一个儿子智障、老伴多病,全家就靠年过七旬的他苦撑。面对记者,戴兴好说话时有些哽咽:“如果没有工作组来,我这辈子不可能住上新屋了。”

  2012年3月,群众工作组队员走进戴兴好家,闻到的是刺鼻的霉味,环顾室内无处安坐。根据各群众工作组上报的数据,全县无房、危房户有4000多户。县委、县政府“农村无房、危房两年攻坚计划”迅速出炉。当年,全县修建“爱心房”2040户,2013年新增1500户,戴兴好的新房就是其中之一。

  在群众工作组帮扶下,永兴村现已成为常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付出真情感,才会有掌声。去年夏秋一场罕见大旱,成为检验群众工作组的“试金石”。旱灾面前,汉寿565个群众工作组2000多名队员连续30多天与村民一道,采取各种措施抗旱救灾,投入2800多万元,疏通沟渠220多公里,拦筑河坝270多处,开挖新井920多口,组织抗旱机具1.6万多台,“旱口夺粮”,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近2年来,汉寿县还通过驻村群众工作组,收集群众反映的重大民生问题10多个,并一一予以解决。包括县里自筹4.8亿元修建49公里军汉公路,解决东南部分乡镇交通不便问题;筹资近2亿元,新建坡头水厂,解决西湖垸6个乡镇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县财政挤出3000万元,建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基金,优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断头路建设与水利设施维修问题;成立教育助学基金,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一次帮扶贫困学生300多名。

  “五联”促发展,龙阳处处春

  在汉寿县,除组织群众工作组进村当“六员”,还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五联”活动,即联产业、联企业、联项目、联乡村、联贫困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月14日,正值春暖花开时,记者来到东岳庙乡汉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丘陵山岗层层梯田上,正在抽芽的油茶树、红叶石楠、红豆杉迎风招展。基地负责人杨江波告诉记者,基地能有今天的万亩规模,主要得益于县领导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他介绍,县里成立了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产业基地倾斜,为产业基地创建搞好服务。

  帮助群众兴业、创业、就业,就是为群众谋福祉。为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有关问题,汉寿县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并确定中联重科等65家企业为重点服务企业,由“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组、一个责任单位、一名党建指导员”联系一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用电、用工、用料等方面问题。

  去年底投产的九兴集团兴昂鞋业,是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里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今年2月,县人社局专门召集全县30个乡镇的劳动保障站站长开会,商量如何帮助这家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目前,企业用工已近2000人。

  开展“五联”活动以来,汉寿高新区产业园有了质的飞跃,去年规模工业企业增加至51家,比上年净增17家;上缴税收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亿工业园区。

  眼下,汉寿82万干群已打响“推进二次创业,建设滨湖强县”攻坚战,龙阳大地处处春意盎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寒露 周勇军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