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汨罗站3月24日讯(通讯员 周敏)近年来,随着市民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开始在汨罗市风靡盛行。大到公共广场,小到社区院落,每当傍晚,都能看到大批广场舞爱好者乐此不疲。但是,广场舞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困扰。连日来,多位市民反映称,跳舞时间长、音响声音过大,干扰了他们的正常休息和生活,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市民诉苦
音乐声太大 无奈搬离住处
徐大爷家住归义广场城东粮店宿舍4楼,最近一两个月,他被广场舞的音乐扰乱了平静的生活。“每天都有几百人在这跳舞,从晚上6点左右开始,9点半还不停止。”徐大爷告诉笔者,自从楼下跳起广场舞,就没安静过,家里窗户都不敢开。“我们反映了很多次,还找广场上组织者协商,跳舞时间是缩短了一点,可音量一点也没变小。”
说起广场舞音乐,很多居民都头疼,归义路上经营餐馆的肖友良就是其中之一。“忙活一天特别累,晚上本想好好休息,可是,这会儿音乐起劲,简直是受罪。”肖友良说,丈夫身体不好,听了这种声音,整晚都睡不踏实。无奈,只好重新租房子,搬离了现在的住处。
居民口中所说的噪音到底有多严重呢?笔者用手机下载的分贝软件在广场边进行了一次测量,音乐停止时,分贝值在52~59dB之间跳动;当广场舞音乐响起后,分贝值超过87dB,最高一度超过90dB。
跳广场舞
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不也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吗,怎么就变成扰民了呢?”听到居民的抱怨,广场舞爱好者张安有些委屈。家住酒厂宿舍的她退休后,生活显得有些单调。自从广场舞兴起之后,张安也和同龄的十多名伙伴几乎天天跳。然而,酒厂宿舍附近没有合适的地方,她们只能约好一起来归义广场。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像张安这样的中老年退休的人很多,他们大多子女已经成家立业,家庭负担不重,业余时间较多,跳广场舞成为他们打发时间、健身交友的最好途径。
“现在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呢,为此,移动公司还专门为我们配了音响。”张安告诉笔者,活跃在归义广场的舞蹈队伍有三四支,除了广场舞,还有交谊舞,腰鼓等等。
“声音大了?还真的没觉得。”面对笔者提及“声音过大,影响别人”的情况,一些跳舞大妈坦率地说,她们在跳舞的时候也会注意这一情况,但因为附近的舞蹈队伍比较多,可能会存在相互“攀比”——为了盖过别的舞蹈队的音响声音,特意调大了自己的音响声音。
噪音扰民
亟盼部门来监管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被称作“噪声敏感建筑物”。按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像居民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其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昼间为55dB,夜间为45dB;而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最大限值也不得超过60 dB。同时,根据规定,在每天22时至次日凌晨6时为夜间,其要求更是严格,最高为55 dB。
事实上,大多跳广场舞的地方也往往是毗邻居民区、学校的广场,当这些地方出现噪音污染,由谁来监管呢?物业可以介入,环保部门能够过问,公安机也可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但由于广场舞的特殊性,加之部门多数以口头制止为主,一来二去,让广场舞扰民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各方呼声
让广场舞与居民区和谐相处
对于广场舞,不少市民的态度是,不反对广场舞,反对的是噪声过大、扰民的广场舞。他们呼吁,广场舞能缩短时间,降低音量。
“也希望大家能够体谅,今后我们也会多加注意的,尽量降低音量。”针对广场舞噪音扰民的现状,广场舞组织者期待周边居民宽容理解,同时,他们表示,将通过有效组织,增进双方沟通,让歌舞声音与安静的居住环境之间不再冲突。
也有一些市民坦言,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折射出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市文广新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认为,政府部门应开辟更多的公共空地、文化广场供市民使用,同时对广场舞队伍采取划定区域等办法进行引导和管理,从根本上破解噪音扰民问题。
他山之石
部分城市出台“广场舞公约”
广场舞扰民是一个全国性“难题”。如何化解,各地纷纷出招。有市民建议,可否学习浏阳等地出台“广场舞公约”。
据了解,浏阳、长春、乌鲁木齐等地陆续出台了“广场舞公约”。浏阳市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由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相关部门共同制订广场舞公约。大致内容包括:广场舞活动一般以夜间和早晨为主,时间限定在上午7时以后,晚上8时30分之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音量应控制在60dB之内。一旦在公共场所噪音扰民被人举报,执法部门可给予没收工具及罚款200元以上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