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让城乡孩子公平受教育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李治 编辑:王娉娉 2014-03-25 10:32:1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王文隆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李治 通讯员 石自行

  浏阳市中和镇旸谷小学,是浏阳南区最偏远的小学之一,离浏阳城区有80多公里。

  3月21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即使如此偏远,学校却新意盎然,校园内干净整洁,新建的阅览室、仪器室一应俱全。这是浏阳市近年来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较好义务教育的一个缩影。

  “四大工程”促公平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浏阳市近年实施了“四大工程”。

  教育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先后在农村投入近3亿元,及时启动了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到2012年底,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设成为合格学校,保证了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权利。教育设施设备的落后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难点。2013年,浏阳市就投入5000万元用于学校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等建设,今年该市又准备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这一块的建设,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学校一样的资源。课桌椅是学生必备学习设施,该市从2009年就开始实施“课桌椅更新换代工程”,5年来,先后更新课桌椅14余万套,现在全市的中小学生都坐上了新的课桌椅。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浏阳市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工程:浏阳市构建了政府、社会等多渠道筹资助学的多维助学体系,教育基金发挥扶贫帮困作用。目前,全市教育基金总额达8300余万元,累计扶助贫困学生13万人,扶助资金达3000余万元。另外设立个人教育助学基金3000多万元,累计帮扶贫困学生1.2万人,扶助金额 700多万元。

  残疾少儿读书工程:浏阳市政府从特校学生健康、教育、就业、生活福利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每届市长担任特校名誉校长,在校学生的所有费用以及特校公用经费全部由市财政列支。

  破解城区入学难

  黄泥湾小学校长程平最怕的是每年开学。随着浏阳经济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需要在城区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如何破解城区入学难题,浏阳一直在思考和作为。近年来,该市先后投入2亿元新建了奎文小学、人民路二小等5所中小学,完善了7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万多个,有效缓解了城镇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压力。

  但随着浏阳发展的加快,进城人员的增多,现有的教育资源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问题很快得到高度重视。2月24日,长沙市副市长、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调研城乡教育,在了解到黄泥湾小学的实际情况后,当即要求相关负责人迅速做好协调工作,月底内将原市档案馆楼房交付学校使用。去年底,市长余勋伟也曾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城区教育进行专题调研,拿出破解办法。

  如今,该市浏阳河小学食堂建设接近尾声;浏阳河中学建设完善工作及嗣同路小学附属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人民路小学将启动综合楼的新建工作。在集里街道,今年将启动集里禧和小学综合楼的建设,教师进修学校及附属小学建设也即将动工。到今年秋季入学时,将有更多的学位欢迎孩子们的到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李治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