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7日讯(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李名义 颜志红) 近日,汝城县土桥镇永安村村民何满福在自家10多亩农田里搭建大棚,他高兴地说,今年信贷人员上门给他办理了2万元贷款,他于是就把蔬菜种植规模扩大了一倍,村里有80多户村民像他一样,拿到贷款后,春耕生产的积极性特别高。
今年初,央行郴州市中心支行牵头组织全市金融机构组成20个调查组,深入农村调研春耕备耕信贷需求情况,以及农村群众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农村金融供需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强化政策引导和工具运用,及时出台了“金融支持春耕备耕的指导意见”,科学安排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大幅增加支农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支持春耕生产。
该市结合农民信贷条件,以创新贷款产品的形式,降低贷款门槛,先后推出林权质押、农村土地经营权质押、大棚抵押等20种涉农信贷产品。并在春耕备耕贷款利率上,以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为基础,适当对春耕贷款利率进行了5%至10%不等的优惠,减轻农民贷款负担。同时,该市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设立春耕信贷专柜、建立春耕信贷“绿色通道”、春耕信贷“流动银行”等,简化信贷审批手续,主动进村入户搞服务。宜章县农商行明确规定春耕备耕20万元以下的信贷资金,其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分行,使该行春耕贷款审批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
据不完全统计,郴州市各金融机构今年已发放各类涉农贷款20余亿元,支持农民春耕备耕,同比增加4.5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李名义 颜志红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