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伟公司生产线。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彭业忠 摄
贵州日报记者 陈玉祥
中伟西进是样本
湖南中伟集团西进贵州的第一个脚印落在了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10年前,该公司收购了一个同是湘商投资的焦炭企业,随后投资技改。
当时,贵州中伟的日子并不好过,煤炭主要从山西、河南等省购进,物流成本高,公司一年亏损2000多万元,被迫于2006年初停产。
中伟改为用贵州产的原煤生产化工焦,这大大缩短原材料运距。2008年,公司起死回生。
然而,因产能小、节能减排等,该公司又被挡在焦炭行业的准入门槛外,必须依靠二次技改方能再次存活。
该公司此前生产焦炭的富余焦炉煤气都当作废气排放,而这正是生产玻璃的好燃料。于是,公司又再次转型生产玻璃制品,这既延长了产业链条,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保护了环境。
据统计,公司仅将这些“废气”回收利用,每年节约标准煤4.3万吨,至少可“捡”回3000余万元。
此外,公司切入玻璃制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龙周边有储量较大的生产玻璃的原料——石英砂。
2011年11月,该公司玻璃制品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可日产玻璃器皿30万只。
白酒是贵州的支柱产业。然而,该省7成酒瓶来自山东、安徽。2012年,中伟又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工程,年底投产,使玻璃制品年产能增至10万吨。此外,公司还配套建设了纸箱包装设备厂,年产2亿个纸箱。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酒瓶已与贵州青酒集团、大关酒业公司等达成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烟灰缸、玻璃杯等器皿的销售也较好,其中有4成产品出口。还有两家灯具企业落户大龙与中伟对接、配套。
中伟已成为贵州最大玻璃制品商。原本“傻大黑粗”的中伟,已变身为铜仁市乃至贵州循环经济的典型。
投资贵州千亿元
1995年,不满20岁的小伙子李华,怀揣着800元和创富梦想来到贵州思南县。彼时,越来越开放、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的贵州,也为湖南客商提供了很多商机。
李华从靠摆地摊卖渔网维持生计,到后来租门面开电器商行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到修建商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2004年,李华发起成立了思南县湖南商会。如今,会员已从当初的500人发展到3500多人。近年来,商会以商招商,并在该县开工建设了湖南产业园,该园预计总投资12亿元。
李华们西进贵州,很多人实现了各自的创富梦想。据贵州省湖南商会统计,目前在黔湘商逾60余万家,工商注册经营户近20余万个。
湘商已经成为投资贵州的活跃民间力量。据统计,累计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涉及零售、化工、电力、房地产等20多个领域。
贵州省湖南商会会长刘东旺说:“湖南客商遍布贵州。仅在去年,商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单位就在贵安新区、毕节市、独山县等地开发了10多个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黔商在湘正发育
与数量庞大和投资强劲的湘商群体相比,在湘的黔商还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弟弟。
湖南科佳投资管理公司是黔商的代表。公司2005年入湘,2006年与腾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开设了全国首家文化主题IT卖场——科佳QQ电脑城。此后,该公司的商业地产做得顺风顺水,业务由长沙扩张至益阳、常德等地。作为一家秉持“专注商业、运营地产”的投资公司,科佳现已集实业投资、商业运营、品牌和管理输出、房地产开发、电子产品销售、酒店管理、物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下属子、分公司机构近10家。科佳QQ电脑城在湖南已经成为知名市场品牌,成为“湖南IT卖场前3强”、“中南电脑商IT卖场前8强”。
然而,在湘投资兴业的贵州客商实在太少,而像科佳这样的实力黔商则更少。
今年33岁的束丹大学毕业后来到长沙工作,后从湖南电视台辞职办起了两家公司。经科佳公司发起,热心的束丹正在与同乡筹备成立“湖南省贵州商会”。
他说:“商会预计在上半年正式成立,目前有意向入会的会员有50至60家。大家推荐科佳为会长单位。要等商会成立后才能统计黔籍客商在湖南的投资情况。”
据悉,贵州省的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近年来都把湖南作为投资的主要来源地,而贵州民间把湖南作为资本输出地的积极性并不高。有关人士分析称,这与贵州民间没有强烈的对外扩张冲动、投资能力弱走不出去等有关。
据了解,铜仁市在长沙成立了驻长沙招商分局,加挂市政府驻长沙办事处的牌子,专门负责湘、鄂、赣和华北等地区的经贸合作、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仅在去年,长沙招商分局就签订项目合同48个,合同金额95.57亿元,开工项目30个,到位资金13.58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玉祥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