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1日本报参与承办的“你好,湘江”·放养活动中,渔民代表、志愿者和游客一道,把100多万尾优质鱼种放入湘江。李锋 摄
相关链接:百万尾鱼儿游进湘江(图)
本报讯(记者 周辉霞)夏看鱼跃,夜听蛙鸣,湘江留给两岸居民曾经的美好,何时不再只是梦里的记忆?昨日,热心公益与环保的长沙市民和企业家呼吁放养活动常态化,设置一个最合适的日子固定为长沙放养日,吸引更多的市民和企业参与其中,共同保护湘江的生态,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1980年第一次来到长沙湘江之畔时,颜爱民只有17岁,在中南大学前身中南矿冶学院读大学。“那时的湘江真美,眼前都是绿色,入夏耳边蛙身一片,”他回忆到,大学阶段对于湘江最深刻的记忆是,晚自习后会和同学借来铁叉和手电,到江边泥塘里叉泥鳅。“现在哪还能在江边轻易看到泥鳅和鱼?工业文明进步了,不能再让自然生态作出牺牲,这就是公众参与放养活动意义之所在。”
以鱼治水,放养增殖,是湘江保护与治理的手段之一。3月31日,2014年湘江干流春季禁渔暨人工放鱼活动在橘子洲举行。20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与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还将进行一次公益性放养活动,目前已吸引了众多爱心机构和企业的参与。颜爱民创办的国学践行俱乐部、中国水电·湘熙水郡楼盘和洗心基金会都发动了更多环保和爱心人士捐款购买鱼苗,参与到放养活动中来。他们认为,放养活动其实是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人类学中,早期人类与动物、植物处于共生、共存的状态,当时就有一些有趣的禁忌,比如在某个时期是不能狩猎和捕鱼的,而这个时段正是动物生育繁衍的高峰期。而放养活动就是恩泽动物,仁爱、仁慈这一传统美德的体现。
此外,热心市民还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333报名参与活动。由于放养的鱼种需符合湘江生态的需求,参与者可以将捐款打款到支付宝账户chunleigy2@163.com,或银行账户(开户行为长沙银行营业部,开户名为长沙市春雷公益助学促进会,账号为800115238309017),活动协办单位春雷公益均开具免税的慈善捐赠专用收据,并专款专用,用捐款到政府指定的苗种生产厂家采购鱼苗,在4月20日当天统一放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