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2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王春芳 谢小飞)4月2日,前来长炼拉液化气的长沙客户周陈,又把自己的2台槽车带进了长炼加油站。经营液化气销售4年来,他一直要求自己的车队尽量在这里加油。他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长炼油质优量足,在这里加一箱油槽车起码多跑百来公里。”自建厂以来,长炼一直坚持“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严把生产过程、出厂检验两道关,43年无产品质量事故,树起了中石化的一块金字招牌“长炼牌”。
长炼一手推进工艺技术革新,一手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清洁生产步伐。按生产工序由下游装置对上游装置实施市场化考核,形成了全流程联动共保质量控制点的机制和氛围。12套主要炼油装置共有近百个质量控制点,每天均巡查1至3次,去年以来,合格率一直在99%以上。
据国家标准,汽油加热至205℃时没有重组分残留即为质量达标。为确保产品质量,长炼主动将这一指标下调至203℃,要求催化装置生产的汽油在送吸附脱硫装置精制前即达到企业内控标准,为下游工序控制产品质量创造条件。长炼技术质量处主管唐乳林称:“2℃的温差使汽油轻组分更多,品质更高。质量适当富余,可以保证产品不带问题出厂。”2013年10月,长炼开始全面供应国Ⅴ标准汽油、国Ⅳ标准柴油,较国家要求提前3个月实现油品质量升级。近年来,长炼每年要接受中石化、湖南省和岳阳市产品质量抽检20余次,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去年4月,长炼检验中心成功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产品分析检验能力进一步提升,为长炼产品质量把关提供了可靠保证。在客户对产品质量出现异议时,长炼及时组织检验力量上门服务。去年以来先后为4家客户发现和处理了检验器具不合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帮助客户改进质量检验工作。在赢得客户理解信任维护品牌形象的同时,培养了新的忠实客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王春芳 谢小飞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