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5日讯(记者 向国生 廖声田 通讯员 易善任 邓珍辉)“村里种的全是反季节蔬菜,已成为蔬菜专业村。”4月13日,在张家界天门山麓的崇山村,蔬菜种植大户黄鹏飞向记者大谈致富经,他说,菜农“抱团”组建合作社,有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扶持,规避市场风险,尝到甜头,去年每户平均种菜毛收入达5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90%。
去年9月,张家界围绕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即在5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大鲵和蔬菜产业,大鲵养殖规模发展到200万尾,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
在澧水之源桑植县,有15个乡镇的大鲵产业正快速发展,养殖大户达到217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繁养格局,驯养繁殖大鲵35万尾,产值达3亿元;在永定区,以蔬菜为主导的“城市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渐成规模,仅张桑公路尹家溪段、张清公路沙堤段蔬菜大棚有上万亩;武陵源区以单项最高20万元的奖励,提供大鲵、蔬菜种苗,鼓励大户和合作社种养;慈利县将大鲵、蔬菜列为招商引资重要项目来推介,吸纳投资商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高科技农业。
“523”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张家界大鲵和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大鲵驯养繁殖量已达77.2万尾,子二代商品大鲵存池18万尾,新增商品蔬菜基地面积4万亩,累计达到14.2万亩。张家界副市长向佐谊介绍,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力争将“张家界蔬菜”包装成闻名的绿色生态品牌,把“张家界大鲵”打造成我省农业产业又一张名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廖声田
编辑:王娉娉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