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张新飞
乡村四月,浏阳市三口镇。刚下过雨的路面,非常整洁,看不到一片垃圾,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清香;道路两边的太阳能路灯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土地。
走村串户,不少户主热衷于称道一个“新头衔”——屋场主。这里的“屋场”,是指一个自然村落里,聚居的村民自发、自愿遵守的一些规矩。
例如,屋场的村民会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到门前的垃圾箱,大家有自觉捡拾路边垃圾投放垃圾桶的习惯;屋场里的哪一家办喜事,搞了铺张浪费的大排场,其他村民会嗤之以鼻,并引以为耻。
“屋场”对村民习惯的改变和环保观念的根植,离不开胡云家老人。
2010年,花城村的胡云家从城里退休后回到村里,看到路面脏了,他便自觉地打扫,告诉村民们垃圾要定点投放,帮助村民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向村民传播节俭之风。他的热心,很快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胡云家常对大家说,黎明即起、洒扫门庭,整洁、节俭、文明的幸福生活,要靠每个人共同创建。就这样,胡云家先带动左邻右舍,再到整个村,倡导富有两型内涵的新生活,大家便推举他做了“屋场主”,这就是三口镇“屋场”的雏形。后来,大家给这种形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幸福屋场”。
在新农村创建过程中,镇政府总结花城村的经验,再将形式加以完善,“幸福屋场”就在全镇推广开来。
“幸福屋场”以居住地为基本范围,由最有群众威望的村民发起,村民自愿申请、签订承诺书,并经屋场居民表决通过的方式加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管理。大的屋场由上百户居民组成,小的屋场也有30多户居民。
“幸福屋场”的场主是整个屋场里村民最信任、群众威望最高的人。三新屋场的“屋场主”李友怀退休前是一名老师,当上“屋场主”后,他每天忙着查看屋场的环境卫生,谁家的垃圾没有分类投放,他都会点名直接批评,同时他组织大家改善居住条件、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在李友怀的带领下,屋场村民自愿捐款20多万元,将连通屋场的马路装上了节能、亮丽的太阳能路灯;在除夕夜,三新屋场所有村民都会聚集到一起吃年夜饭,团圆欢聚,敬老爱老,文明过年。
目前全镇“幸福屋场”已扩展到21个。屋场成了村民自治、交往、娱乐、学习的载体和平台。在屋场的带动下,村民的两型生活意识大大提高,家庭和公共场所保持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天傍晚和节假日,村民们都自发到活动中心参加具有屋场特色的健身、文体活动。
“幸福屋场”里,村民们过着健康、文明的幸福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