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钧(右)与村民亲切交谈。 李国武 摄
本报记者 王晴 通讯员 李忧靖
撑着雨伞,穿着套鞋。4月中旬,临湘市委书记黄俊钧迎着霏霏细雨,来到了羊楼司镇新屋村。
新屋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黄俊钧的联点村。
村民刘正宇正在新扩种的山野菜大棚里劳作,黄俊钧一边热情同他打着招呼,一边就势蹲在地里帮起了忙。从普通家常聊到山野菜的收入,刘正宇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山野菜一亩收入比普通蔬菜要多挣5000多元,今年我把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
“种这么多,能销售出去吗?”黄俊钧关切地问。
“我们主要销往长沙、株洲的农贸市场,若能打开本地市场,那就赚得更多了。”
“我可以做你们村山野菜的‘义务推销员’,帮你们联系岳阳市和临湘市的大宾馆、大超市。”说着黄俊钧拿出一张卡片递给刘正宇:“以后你和村民的山野菜销售遇到困难就打这个电话!”
有细心的村民告诉记者,黄俊钧来新屋村跑得勤,今年这已是第5次了,每次来都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先前村里的30户危房、太阳能路灯等都是他帮助解决的。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与群众‘面对面’,我每次到新屋村都有不同的感受,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不断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
在新屋村竹器大市场张云华的加工厂里,黄俊钧“加入”了几个经营户、加工户和临时前来的采购客商们的热烈讨论。
“现在是销售旺季,由于缺少资金导致生产跟不上,不少订单只能白白流失”,张云华脸上显露些许无奈。
“资金是一方面,关键是除了竹床、竹凉席等传统产品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开发点更赚钱的产品?”
“我们早就想搞精深加工,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上有困难”,加工户孟立四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市里新引进了竹包装产品加工技术,竹包装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你们可以尝试产品创新。资金方面,竹产品既有市场又有效益,我随时愿意到银行为你们‘跑腿’!”
目前,临湘市已有2000多名机关人员深入到基层访民情、听意见。
“‘开门纳谏’是手段,关键是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黄俊钧告诉记者,“对于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我们都进行张榜公布,不解决不收兵,群众不满意决不罢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晴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