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3日讯(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鞠文霞 孙应德)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近日在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举行的长沙县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该县的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均居我省县(市)区第一位,“星沙制造”正向着“星沙创造”升级。
近年来,长沙县全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标准”四大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大“政产学研金”合作力度,专利实施转化率高达70%以上。从2009年起,长沙县正式将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递增,去年该项经费突破700万元;设立了全国首创的县级专利奖,对获得专利金奖的发明人给予20万元的重奖。今年,该县又实施 “专利倍增”计划,新增了专利实施资助、专利配套奖励等奖项,不断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化,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造氛围。
目前,长沙县高新技术企业90%拥有核心知识产权,2013年全县12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上千亿元,一批锐意创新的代表性企业在各自行业崭露头角:顶立科技针对我国航空航天、军事等高端领域用大尺寸、异形碳/ 碳化硅等复合材料而开发的大型等温气相沉积炉,填补了国内空白;中联重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101米混凝土泵车创造了世界纪录;铁建重工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隧道预切槽设备,实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去年,长沙县以全国第二的综合评分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