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湘江洲岛概念性规划五个设计方案亮相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章盛莉 陈焕明 编辑:胡弋 2014-05-11 09:39:46
时刻新闻
—分享—

  方案C中傅家洲规划图。其设计理念是倡导一种尊重自然过程、与洪水为友的生态观。

  方案B中兴马洲规划图。

  方案D将月亮岛规划为先锋岛。

  方案E在洲岛之间规划有一条8公里长的栈道。

  方案C傅家洲效果图。

  记者 章盛莉 陈焕明

  湘江流经长沙境内81公里,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洲、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甄皮洲15个洲岛。

  纵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汉诺威莱茵河等城市河流及其洲岛,它们或承载城市历史,或配合产业转型,或承担雨洪调蓄、生物栖息等功能。这些城市都十分珍视河流的生态价值,充分发挥河流及洲岛的生态、休闲与文化的综合服务功能。湘江洲岛,作为山水洲城不可或缺的一环,见证着长沙依江发展的历程,承载着延续湖湘文化的功能。

  在长沙湘江洲岛概念性规划国际征集活动中,5家顶级设计团队精心描绘湘江洲岛发展蓝图,或沉静内敛,或热烈奔放;或强调自然,或着重人文。在昨日的专家评选会上,5个方案亮点频现、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湘江洲岛未来的发展思路与途径。在此,本报摘录5个方案的设计理念、发展策略等内容予以刊登。

  如果您对长沙15座湘江洲岛的规划设计有好的建议与意见,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333,我们将及时把您的建议转达给市城乡规划局,为湘江洲岛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公众智慧。

  方案A

  设计单位

  泛亚(环境)国际有限公司

  设计定位

  华中绿脊 中流之砥

  将洲岛打造成为长沙及长株潭名片,规划多元功能,激活跨江城市。

  规划策略

  聚洲 护洲 兴洲

  聚洲:合并洲岛形成组团,各组团定位清晰,实现“一洲一品”,各组团由不同功能来区分,且组团间实现功能互补,加强组团之间陆路与水路可达性。

  护洲:目标是山水洲城,永续共生。原则是减法原则,师法自然。湘江洲岛作为珍贵的自然遗产,核心策略是保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发。

  兴洲:挖掘湖湘文化,更新表现形式,提升文化识别度及受众认同感。令洲岛成为长沙文化展现平台,拥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及鲜明的品牌特色。

  设计亮点

  按照“山水洲城”功能结构规划四大主题分区:山水绿洲“荟”、新城欢乐“园”、星城文化“极”、低碳旅游“网”。规划“丽洲八景”核心景点:绿岛仙踪、航电奇观、春江揽月、文灿星港、伟人风采、水吟柳舞、水上丛林、江中雅居。

  山水绿洲“荟”

  主题:感知自然、体验水绿之魅的生态之园

  构建长沙感知自然魅力的北大门,创建北部洲岛生态板块与周边水网湿地、自然基质的联系,增加水、洲、岸三位一体的自然游憩圣地,提供科普教育旅游、周末短期游、露营体验的绿色场所,营造水上旅游目的地。

  分区定位:甄皮洲-生态野营探险洲,洪洲-野外拓展训练洲,蔡家洲-水利生态旅游洲

  新城欢乐“园”

  主题:彰显新城快乐气质的生态之园

  构建一个集生态与休闲于一体的新城江心洲乐园;规划洲岛慢行系统,通过局部起伏的步行桥、步道,创建连续的步行系统;营造一处可举办节庆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营造充满活力、适合全家全年龄段的游憩场所。

  分区定位:冯家洲、香炉洲-自然风景洲,月亮岛-家庭生态娱乐洲,龙洲-生态保护洲

  星城文化“极”

  主题:展现城市记忆和时代气质的文化平台

  在柳叶洲、柏家洲与西岸之间规划一条水道,既作为亲水场所,又是一条运用生物技术,对湘江水质进行净化的功能水道。将傅家洲规划为长沙创意文化核。为节庆活动、户外演艺、夜景秀提供场所。

  分区定位:傅家洲-创意艺术岛,橘子洲-文化旅岛,柳叶洲-活水净化及社区活动洲,柏家洲-活水净化及滨水漫步公园

  低碳旅游“网”

  主题:倡导慢生活的低碳世外桃源

  传递洲岛村民慢生活理念。保护原有村落,适当引入少量旅游功能,并将旅游设施集中独立于村落之外,避免对村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构建宜人的道路系统。将鹅洲与西岸之间的水道规划为宜人的亲水场所。

  分区定位:巴溪洲-休闲俱乐部,鹅洲-现代生态度假区,兴马洲-洲岛小镇度假区

  专家点评

  A方案对整个项目的目标和策略提出聚洲、护洲、兴洲,目标将洲岛建成城市中心的慢生活之地,比较符合实际,且对15个洲岛提出了完整统一的整体格局概念,提出“一洲一品”、四大主题分区,定位准确,目标全面,比较深入,最后提出一个支撑体系,十分具有逻辑性。

  方案B

  设计单位

  荷兰高柏伙伴规划园林建筑顾问公司

  设计定位

  洲岛为步+长沙的水上花园

  每个洲岛都将作为湘江上的汀步,连接起湘江两岸,以及相邻洲岛;同时洲岛将作为长沙的水上花园,提供开敞的绿色空间,让城市自由呼吸。

  规划策略

  一江、四域、十五珠

  一江:为一条湘江,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创造整体统一的城市意向。

  根据现状与远景规划,制定一系列不同的水岸类型,包括城市水岸、城市与自然的过渡水岸以及柔和的自然休闲水岸。沿水岸建设用于休息和观景的口袋公园以及多样化的商业设施。

  四域:由南往北以此为自然区、城中区、探险区、碧水区四个片区,形成洲岛强烈的可识别性,也提供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

  碧水区:将强化河流的郊野特征,关注视觉欣赏,注重水、人和环境的互动体验。

  探险区:为游客提供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神秘氛围与体验。

  城中区:洲岛是相对城市型的岛屿,提供多样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自然区:着重于自然资源的保护,限制登岛游客的数量,遵循自然为主、人为客的设计原则。

  十五珠:为15个岛屿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目的地。

  设计亮点

  洲岛的设计从自然界的鱼类身上获得灵感:横卧在湘江的各洲岛仿佛逆流而上的鱼群,由坚固的头部与背部迎接水流的冲击,而柔软的腹部与灵活的尾部则与江融为一体。

  因此岛屿的头部最适合承担多样的中枢功能,设计侧重岛屿头部,可以让其变得更聪明。每个洲岛都根据其自身特色与条件,制定不同的主题与相关项目。

  比如最北端的甄皮洲位于渔业水区,适合发展渔业养殖及相关旅游产业。冯家洲是以景观艺术以及生物能源为主题的业态规划。香炉洲设计的探险岛主题,洲头将打造成一座集室内攀岩,激光游戏等于一体的景观式建筑。

  专家点评

  该方案提出洲岛是长沙的景观之轴、自然之轴、城市之轴,规划空间格局一江四域十五珠很有特色,但是15个洲岛上面每个都有一组体量比较大的建筑,开发强度比较大,与洲岛的保护性利用相冲突。

  方案C

  设计单位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定位

  “湘恋——长沙中央公园带”

  以洲岛为珠,湘江及水岸空间为带,串成的一条城市项链;是一座以生态为基底、休闲为特色、文化为亮点的中央公园带;是长沙生态建设新引擎、长沙城市文化新窗口、长沙休闲产业新门户;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央公园带。

  规划策略

  战略一:“链”水上森林,生态网南北。中央公园带整合湘江生态资源,构建以湘江为轴的生态网络。

  战略二:“连”彼岸方舟,活力带东西。整合周边休闲资源,构建由中轴向东西两翼纵深发展的活力休闲网络。

  战略三:“恋”楚湘文化,尽情不言中。融入楚湘文化体验,构建艺术、历史、乡土三位一体的三明治文化结构。

  设计亮点

  “长沙中央公园带”总体规划4大分区

  以湘江水域蓝线及其两侧湘江路和潇湘路围合的范围计算,长沙城中央公园带面积为114平方公里,包含湘江水域、江心15座洲岛、湘江两岸滨水空间。4大分区由北向南依次是生态保育区、生态休闲区、生态文化区、生态乡野区。

  生态保育区:为北横线大桥以北,包含甄皮洲、洪州和蔡家洲,面积3703公顷。此区主要在都市区界外,江东多丘陵山林,分布有天车岭自然保护区、黑麋峰森林公园、书堂山森林公园和青竹山森林公园;江西为农田水网,分布有马桥河湿地,生态资源良好。

  生态休闲区:位于北横线大桥与银盆岭大桥之间,包含冯家洲、香炉洲、月亮岛和龙洲,面积3372公顷。此区生态条件较好,两岸分布有大泽湖湿地、谷山森林公园、安沙碳汇森林公园、苏圫垸湿地、松雅湖湿地等生态资源,位于先导区新城建设的核心,规划以生态为基底,融入艺术化、趣味性的休闲方式,成为新城的休闲中心。

  生态文化区:位于银盆岭大桥和黑石铺大桥之间,包含傅家洲、橘子洲、柳叶洲和柏家洲,面积1678公顷。此区位于历史老城区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之间,文化氛围浓厚,规划采用生态本底融入文化元素的策略,强调洲岛和水岸的互动,成为长沙新文化的名片。

  生态乡野区:为黑石铺大桥以南,包含巴溪洲、鹅洲和兴马洲,面积2641公顷。该区两岸分布有大王山森林公园、解放垸湿地、石燕湖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还分布有荷叶塘、良山塘、肖婆庵等乡土景观,规划保留洲岛居民,利用洲岛历史产业打造乡野村居洲上人家的特色景观,感受回归自然的乡野生活。

  专家点评

  打造以生态为基底、以休闲为特色、以文化为亮点的中央公园带,这个提法非常符合湘江的条件。方案从湘江洲岛的生态网络、开放空间、文化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打造长沙中央公园带的规划策略比较有特色,整个开发实施策略是强调最低程度的填挖、强调平衡、强调生态。

  方案D

  设计单位

  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

  设计定位

  绿色洲岛、快乐生活

  秉承尊重现状、保护生态、传承创新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山、水、田、林、滩等生态基底,以长沙千年文化为内核,打造自然、休闲、田园、度假的4种绿色、快乐的生活方式,融合生态教育、乐活亲子、动感娱乐、文化观光、水上休闲、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世界级两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规划策略

  和谐、印象、便捷、绿色洲岛

  洲岛与湘江、人类与自然展开对话,各种鸟类、植物、动物栖息繁殖,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游客与居民,文化、体育与休闲,各种人群与活动让这里生机盎然。

  设计亮点

  一洲一品:4个自然生态岛、2个创新农业洲岛、6个市民休闲洲岛、2个度假养生洲岛以及1个航电枢纽洲岛。

  具体策划:甄皮洲-杨树岛,洪洲-彩色岛,冯家洲-冒险岛,香炉洲-生态岛,月亮岛-先锋岛,龙洲-湘江长龙,浏阳洲-纯生态绿洲,傅家洲-樱花洲,橘子洲-文化之洲,柳叶洲-苗圃洲,柏家洲-美食长洲,巴溪洲-水上公园,鹅洲-慢活养生岛,兴马洲-水上田园。

  自然生态岛:香炉洲、龙洲、浏阳洲、柳叶洲

  通过守护这片自然生态的净土,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天然美景

  创新农业洲岛:甄皮洲、兴马洲

  发展生态农业及农业观光,为避免由于开发剥夺原洲岛上居民的生存权利及其历史,让人们可以体验洲岛田园生活的快乐。

  市民休闲洲岛:冯家洲、月亮岛、傅家洲、橘子洲、柏家洲、巴溪洲

  建立建立市民休闲洲岛,即洲岛公园,让我们享受湘江母亲河给予的礼物,满足一家大小以及各种不同人群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度假养生洲岛:鹅洲、洪洲

  结合岛上现有村庄发展度假养生产业,促进农村转型升级,持续发展。人们可以来这里发现自然野趣与人文景观结合的微妙,满足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

  专家点评

  D方案对15个洲岛的分类非常具体,在细节上把握得比较到位。特别是在和谐上提到共生,人和自然的共生,洲岛和长沙的共生,洲岛和河流的共生,这方面非常详细。方案中还提出要在每个洲岛划定生态保护区,这个应该是未来洲岛开发一项基本的措施。

  方案E

  设计单位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定位

  湘江之眼

  线索——东方之眼、生态之眼、创意之眼、乡村之眼

  态度——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洲岛;窗口:世界看长沙,长沙看世界;聚焦:重要事件、重要活动。

  规划策略

  三岛四链

  洲岛形成“三岛四链”线性格局,与滨江绿带及城市近岸功能协同发展,形成水、陆、洲三位一体的绿网,成为“山水洲城”有机联系的整体。

  湖湘文化主题岛:月亮岛

  休闲度假岛:巴溪洲

  水电观光岛:蔡家洲

  国家文化公园链:一山四洲,即岳麓山、橘子洲、傅家洲、柳叶洲、柏家洲

  生态科普岛链:冯家洲、香炉洲

  文化创意岛链:兴马洲、鹅洲

  乡村风光岛链:甄皮洲、洪州

  设计亮点

  将现有的岳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串联起来,整合现有文化历史名迹,增加傅家洲游乐公园,柳叶洲、柏家洲生态教育公园,共同形成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与教育辉映、发展与生态和谐的国家文化公园。

  创新交通:水上交通——除油船渡轮外,同时规划水陆两栖车船相关设施,为游客登岛提供方便;空中交通——空中步道规划有特定自行车道,联通城市自行车系统;地面交通——傅家洲公园内,主园路规划为电动有轨小火车道,绿色环保,特色鲜明。

  专家点评

  E方案将中心城区和边远城区分开设置,整体定位清晰,将洲岛作为生态展示区,人的活动和生态的活动结合,在城市人流方面是动静结合,包括城市跟洲岛之间的交互关系,功能上与未来的互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章盛莉 陈焕明

编辑:胡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