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靖方
脸上饱含沧桑,手上布满老茧,养路工龙运跃接过父亲的锄头、铲子,25年如一日,守护在绥宁县崇山峻岭的公路上,被人们称为“路二代”。龙运跃不仅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养路工”,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养路还可以,坐机关我不行”
1989年,18岁的龙运跃成了绥宁天堂工班的养路工。
起初,龙运跃跟着师傅们学着一个个技术动作,动作僵硬,却倔强、坚强。不久便成了“龙师傅”。
这一入门,“龙师傅”全身心扎了进去,不懈的努力着,两年后他得到县局一致好评,被委以重任,成了最年轻的下寨道班班长。除了责任,更多的是热爱,有一次,局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有意进局机关,他摇了摇头说:“养路还可以,坐机关我不行。”婉言谢绝了局领导的好意。
就这样,他又分别在杨家寨、下寨、兰家、朝仪等道班工作了10余年,每到一个新环境,他总能干出新成绩,所在的道班连年被评为县局先进单位。
绥宁有条“弹簧路”,道班有座“小木屋”,这形容的就是绥宁的鹅公道班,这是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房子,如今已成“绝版”,而当地路况更是让人望而却步。2003年,龙运跃担任鹅公道班班长。
一上任,就连夜加班制定出了改造计划。工作中,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他个人年平加班超过2000余小时,在他的带领下,鹅公道班的优良率达百分之百,他们开挖标准水沟,创新养护工艺的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运用。
自掏腰包添置拖拉机
“私车公用”
山区的公路弯弯曲曲,路两旁杂草丛生,容易阻挡行车视线。龙运跃个子不高,便把从集镇买来的镰刀改装了一下,换了个长长的刀把,沿路用自制的镰刀清除杂物。
在龙运跃的眼里,道班就是他的家,他劈柴熬油,捡石铺路,对道班的经费他总是能省则省,可这样一个“吝啬”的人,却自掏腰包,购买了拖拉机,拖垮方、装砂石,乐此不疲,每当班友笑他“私车公用”,他总是憨厚地回应“应该的”。
在龙运跃心里,奉献是一种享受。
鹅公道班成了“夫妻店”
自鹅公村修了水泥路,道班就只剩下龙运跃一人,他独自扛起了鹅公路段的所有养护工作。妻子沈自丽看到丈夫孤身一人坚守在道班,果断辞去工作,卷起铺盖,住进了道班,成为了一名义务养路工,与丈夫一道开起“道班夫妻店”。
鹅公村这条走了10来年的路,哪里容易塌方、容易长草,夫妻俩如数家珍。
有年夏天汛期。山洪袭来,将鹅公公路冲了个大缺口。天刚亮,龙运跃带着妻子,开着拖拉机赶到现场,清理塌方,填充路坑。夫妻俩装运土方、沙子、卵石达20吨之多,用了足足3天时间,把缺口修整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靖方
编辑:王娉娉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