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经开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发展“加速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编辑:杨洁 2014-05-23 08:46:38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长沙经开区经济发展“助推器”。图为上海大众总装车间。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一行在三一集团、明和光电走访听民意。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带领机关第五、第六党支部等一行重走少奇调研路。

  缩减会议:工作讲评会和重点工作调度会两会合一。

  (本版照片均由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本刊记者 熊远帆

  这是记者近日从长沙经开区获悉的一份经济数据:

  2014年园区一季度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56.4亿元,增长22%;实现出口7.1亿美元,增长87.7%;实现工商税收19.8亿元,增长31%;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87.4%。

  与漂亮数据相得益彰的,是园区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沙经开区结合自身工作,聚焦企业,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狠抓落实,以服务企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表示,园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落脚点就在于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的作风,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帮促企业发展,实现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1 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走在先,不触及灵魂不放松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实,就经开区而言,重要的还是为企业做好服务,抓发展。”

  “要真正方便基层、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办事,就要进一步推进并联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审批提速。”

  ……

  “BOSS”是长沙经开区机关第三党支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QQ群”里最活跃的ID之一 ,他是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高杰。在QQ群里开展讨论是这个支部经常做的事。迄今,高杰已在群里分享、发表了近20篇(条)、共3万余字的文章和心得。

  为避免“学用两张皮”、“走过场”等现象,长沙经开区周密部署,根据开发区工作特点,制定下达了第一环节学习教育计划和安排表,在学习时间和内容上均作出具体细致的安排,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实地参观教育基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使学习教育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工作双促进。

  机关第一党支部人员众多,为确保讨论效果,机关第一党支部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理论测试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教育。在理论测试阶段,提炼出近50个知识点,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进行了统一测试。工管委领导巩固、王维倩和谭超纲同普通党员一道,认真参加了考试答题。灵活多样的教育学习形式,让群众观念入脑入心。

  “微信一打开,党课随时上。”

  机关第四党支部借助网络微信平台,开通了“微信党课”学习交流群,分享学习材料,交流学习心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添了崭新的“微动力”。

  在微信群中,党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活动最新通知及文件精神,跟上步调,迅速反应,随时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经验感想。一个支部党员在学习了《面向未来的赶考》后,发了这样一条微信:“为了谁?依靠谁?当然是群众。唯有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产党人才有生存的土壤。”

  2 查找问题:

  听取意见沉到底,不挖到根源不罢休

  袁鸣是长沙经开区纪检监察审计室的工作人员,也是长沙经开区教育实践活动办专项整治组组员。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投诉举报平台和QQ群,查看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意见。“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都是很实在的问题,比如出行不便、小孩入学难等,所以我们查找问题也要很具体实在。”

  目前,长沙经开区已开通网上投诉、电话投诉、邮件投诉、信箱投诉、上门信访、测评会、座谈会等意见反馈渠道。近期还将建立监督员、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办事人员QQ群,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对收集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办,由责任部门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承诺整改期限,优化办将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不落实、变相落实、敷衍了事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或意见,组织“回头看”,防止反弹。收集企业和群众对整改效果的反馈意见,不满意的打回重来。同时,长沙经开区十分重视省市督导组从企业群众中所收集到的324条意见,已经或正在进行责任分解和交办整改。

  为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更加有针对性,长沙经开区优化办派出三个工作组下到企业征求意见。为了保证隐私、消除顾虑,确保企业放心大胆提意见,采取不记名、“背靠背”的方式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对企业集中反映的意见或建议,处理结果均在长沙经开区门户网站上对外公开,具体公开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电话和处理情况等。

  “作为经济开发区,我们查找问题,重中之重还是要找出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在哪里,阻碍发展的问题在哪里。”管委会主任李科明说。

  “比如反映在工程建设领域,我们过去就多多少少存在依法办事意识淡薄,资质挂靠、项目概预算随意变更及手续不到位,前期手续不到位、事后行为过多的问题。”长沙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李志良说,“我们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建设方、施工方、业主方和监督方的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纠正‘凭经验办事’、‘打擦边球’或‘特事特办’现象;加大力度狠抓资质挂靠、项目概预算随意变更及手续不到位的行为,杜绝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边改边犯的现象,严格控制审批关、管理关和监督关。”

  3 公开整改:

  知行合一改在前, 不解决问题不撒手

  在听取意见过程中,长沙经开区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区内部分区域公共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许多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大问题,这也成为向企业征求到的意见中较为集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经开区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购买了20台电动公交车作为区内穿梭巴士,并将于本月内开通运行。

  “问题整改得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要企业和群众来评价,他们满意才算整改到位。”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说。

  从领到37项任务开始,长沙经开区坚持全面公开,将整改方案、责任分解、责任领导和整改要求在行政楼一楼大厅和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公示,让企业和群众了解、参与和监督。同时每半个月在一楼大厅和门户网站公示整改进度,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84020001),对整改敷衍了事的,受理举报,进行查处。

  针对37项任务和324项意见,长沙经开区做到全过程管控:每周活动办举行一次工作会议,听取各责任部门整改进度情况汇报;每项任务都指定了一名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任务整改情况;对各部门上报的整改情况由三个专项小组分别进行审核,小组认为整改效果不理想的打回重来,小组通过后再报专项整治组审核,专项整治组审核不通过的告知任务分管领导,审核通过的予以公开。

  强力的整改从领导开始。

  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和在社会组织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精神,领导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兼职的,要进行清理和规范。

  长沙经开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曙介绍,管委会主任李科明就率先主动申请辞去了集团公司董事长职务。随后,管委会16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申请辞去了在企业兼任的 27个职务。另外,在社会组织兼职的5名领导干部,除2人因为工作原因申请各兼一职之外,其余的全部办理了辞职手续。

  优化企业办事流程。

  长沙经开区试行一年多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园区行政审批时限由原来177个工作日压缩为42个工作日,审批办理时间整体上在法定时限内压缩3/4以上,其中外资企业设立审批、工商设立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地税登记、产业环保、国土审批等前置审批压缩为18个工作日,规划、消防、人防、防雷、招标、建设等审批、备案、验收压缩为24个工作日。申报资料由原来172项精简为127项,精简率达26%。同时将用地规划许可由3个环节简化为1个环节,工程规划许可由2个环节简化为1个环节,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由2个环节简化为1个环节。

  长沙经开区纪检监察审计室主任郑安龙介绍:“我们将严格落实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优化流程、简化资料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度,严肃查处不落实、变相落实甚至对着干等行为。目前通过召开优化测评会,正在启动一次行政监察和效能监督。”

  长沙经开区完善了“全程代(带)办”实施办法,成立了专门机构——全程代(带)办处,形成了“一个窗口、一支队伍、一种机制、一套方案、一笔经费”的工作机制,将全程代办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办理事项凡在管委会内部流转的,企业一次报送资料,由代办机构专人负责,全程办理;需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办理的,一律由带办人带领办理。企业从进区洽谈开始,就可享受 “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

  为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长沙经开区严格执行“三首一宁”制度(首犯不罚制、首日必办制、首问责任制,园区宁静日)和“三严”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到园区企业进行常规性检查,严格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严格执行首犯不罚制),从严控制涉企检查和执法,切实减少一般性执法检查。今年,根据专项整治的要求,长沙经开区向各部门下发了报送涉企检查计划的通知,共有建设发展局、规划分局、产业环保局、质监分局、工商分局、泉塘派出所、新安派出所7个部门报送了37项涉企检查项目,通过审查与梳理,已经在经开区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企业的监督,增强部门执法检查的自觉性。

  4 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谋长远,不见到效果不停步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高杰说:我们在开展专项整治任务的基本思路是做到三个字:“改、建、查”,“改”是对问题的整改,“建”是建章立制,巩固整改成果,“查”是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完善制度漏洞。

  例如,针对“坚决纠正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和“从严控制会议”要求,长沙经开区去年基本已整改到位,率先出台了《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三项制度规定,目前做的就是对三个办法监督是否执行到位。

  从数据来看,效果非常明显,2013年与2012年相比,差旅费同比下降39%,会议费下降20.07%,而今年一季度“四费”下降更为明显,其中会议费下降16.62%,招待费下降26.67%,差旅费下降70.11%。

  办公用房腾退和调整工作已于2013年12月全面整改到位。共整改腾退1046平方米,其中277平方米改作他用,769平方米暂空备用。整改腾退后,处级(含以上)领导干部多人共用一间办公室办公,各部门采用大开间办公,办公用房面积超标现象全面消除,人均使用面积大大降低,各级人员人均使用面积均达到了配置标准控制范围。

  在清理与整改工作的基础上,长沙经开区扎实开展了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对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全面检查各部门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整改措施按规定落实,不留尾巴,并进一步查找优化空间。

  为建立长效机制,经开区于2014年1月新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对办公用房的配置标准和使用审批进行了严格规范,以长期保持清理整改成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