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5日讯(记者 左丹 胡宇芬)记者今天从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组建3年来成效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审定新品种35个。
据悉,我国杂交水稻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基础研究相对滞后,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尚待突破。为此,2011年,科技部批准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5月底,该实验室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3年来,该实验室瞄准杂交水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着力从水稻杂种优势机理、水稻发育与育性机理、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挖掘、超级杂交稻育种、杂交水稻繁育与种子学、杂交水稻超高产生理生态等6个方面,开展杂交水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1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审定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为代表的杂交稻品种3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其中,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下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左丹 胡宇芬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