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洪水中屹立的堡垒——隆回麻塘山乡抗击洪水灾害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征剑 戴琛 编辑:邓瑶 2014-06-30 14:40:15
时刻新闻
—分享—

隆回麻塘山乡抗击洪水灾害纪实

隆回麻塘山乡抗击洪水灾害现场

  红网专题2014湖南防汛

  隆回分站记者 欧阳征剑 戴琛 报道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下午时候还在出大太阳,晚上10点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雷电闪鸣,非常惊恐。兄弟们第一时间下去检查汛情,车开至松竹(村)伍书记家旁时,由于雨大泥水深,已看不清前面泥石流把大马路全堵了,车一开上去就感觉陷入了深深的泥潭,越野车挂了4驱都无法进退,硬是把二十多个兄弟全叫上才推出来。现在只要听到下雨就害怕,这是目前所有干部群众最担心的一件事,希望我们都能平安,希望灾情不要延续。”
  
  ——这段话是6月27日凌晨0点47分,隆回县麻塘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回荣隆更新的微信,这也是自6月19日强降雨发生以来,麻塘山乡广大党员干部抗洪救灾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
  
  麻塘山乡位于隆回县西北部,雪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1784米,距县城120公里,属典型的边远高寒山区乡镇,全乡共有12个村114个村民小组4617户15486人,总面积66平方公里。在此次洪水灾害中,麻塘山是全县降雨量最大的乡镇,也是全县洪水重灾区之一。
  
  特大洪灾面前,以乡党委书记丁正华为班长的麻塘山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协力抗洪救灾,众志成城重建家园,诠释了什么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什么是基层共产党员的勇敢奉献情怀。
  
  【一】
  
  6月19日上午11时许,几条闪电将麻塘山乡上空扯开了几道口子,几个炸雷滚过之后,暴雨瓢泼一般倾泻而下。
  
  “天气预报可能有持续强降雨,全体干部立马到位,根据责任分工全部下村下组巡查!”乡党委书记丁正华的防汛紧急指令通过党政办迅速传达到了每一个乡政府干部和村干部手里。下午五时许,120多个党员干部全部在地质灾害点和防汛联系点到岗到位。县联乡领导李联群、马志勇也迅速赶到麻塘山进行现场指挥。
  
  麻塘山乡由青山片4个村及兴屋场片8个村组成,其中青山片4个村属隆回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全乡共有地质灾害防治点26个,其中青山片有19个,小水电站4个。区域内共有河流3条,贯穿全乡12个行政村,小水电站7个。强降雨导致乡域内3条河流水位猛涨,最高水位50年不遇,强降雨过程伴随大面积山体滑坡,各村新老山体滑坡点险情不断,全乡交通、电力、房屋、通讯、桥梁、水田、水渠等受损严重,到20日早晨,麻塘山公路不通(通住县城的“南麻”公路、“小麻”公路全线瘫痪),信息不通(电信、移动通讯线路全部中断),水电不通(高压线路、低压线路中断),整个麻塘山乡与世隔绝,成为孤“岛”。
  
  【二】
  
  “洪灾面前什么最重要?群众生命安全最重要!”根据这一原则,麻塘山乡党委政府将抗灾核心定为“及时转移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为了真正做到转移群众不留死角,该乡将所有党员干部派上地质灾害点进行包点巡查,发现灾害隐患快速撤离群众,干部根据花名册每家每户上门,做好危险解释工作,帮助背老弱病残群众转移到安全地点。
  
  松竹村党支部书记伍玉龙说起村里的临时教学点民房垮塌的事情还心有余悸。村教学点因为重修无法教学,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混合班在村民曾清为家租了一间房子作教室,曾清为家的房子在南麻公路边,背靠山体,经过19日晚上的大雨冲洗,山体有滑坡危险。20日清晨,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威胁到学生和过往群众的安全,乡里安排专门力量和村干部一起,“封锁”了曾清为家两头的马路,8时许,只听到轰地一声巨响,山体突然崩塌,瞬间击垮了曾清为家的偏屋,泥沙裹着一个数吨重的“鹅卵”巨石,击穿两堵墙后,将先前作为教室的房子全部“填满”。
  
  想起这一幕,房主曾清为十分感激,他说:如果不是乡、村党员干部在这里蹲守警戒,并将我们一家劝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房子压垮了可以重修,人的命可只有一条啊!
  
  【三】
  
  暴雨导致麻塘山电力、通讯中断,交通也几乎瘫痪,为了掌握最准确灾情,乡党委政府将所有党员干部“推”到了全乡村组一线。乡党委书记丁正华说:灾难面前只有让100多个党员干部的身影不断地在1.5万麻塘山人民面前出现,才能真正发挥危险时刻共产党员的核心作用。
  
  通讯中断以后,乡与村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全部失联,电话成了“棒槌”,了解灾情只能驱车去现场,乡政府的那台越野车在各村“跑”来“跑”去,险象环生。副乡长唐嫦娥介绍,20日凌晨,松竹村“欢喜派”(小地名)发生严重山体滑坡,不仅把南麻公路拦腰切断,还严重威胁山下群众安全,乡党委书记丁正华、乡长回荣隆闻讯立刻驱车前往查看灾情,指导群众转移。可是在返回的途中,松竹村“四十担谷田”(小地名)也发生山体滑坡,公路被堵,车子被困在中间进不能进,退无可退,只得弃车步行。
  
  正是有了乡党政一把手和其他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哪里险情最严重,哪里就有领导干部的身影,使全乡所有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洪灾面前人心不慌乱、军心很齐整,群众转移紧张有序,险情排除及时有力。
  
  【四】
  
  对于松竹村党支部书记伍玉龙来说,强降雨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比千斤还重。松竹是麻塘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最多的村,民居散落在南麻公路两边,而大部分又居住在公路下方,加上山体土质疏松,土壤中水分饱和以后导致山体滑坡不断。
  
  在此次洪灾中,松竹村南麻公路下方7个村民小组面临9个滑坡点的威胁,房屋全倒4户、半倒14户。19日晚上的大雨一直下,伍玉龙召集村主任、秘书和妇女主任碰头,安排各小组长组织群众转移,可是电断了以后,电话也打不通了,伍玉龙提着一面铜锣沿路敲,边敲边扯着嗓子喊群众快点转移。当晚,他自家的房子后面也发生了滑坡,十分危险,他只说了一句“快点转移到教学点去”,就“敲锣”去了。当晚,伍玉龙喊了一夜,嗓子都喊哑了,好在转移及时,没有发生村民伤亡。
  
  60岁的伍玉龙是一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知道危急时刻自己应该带领村里的党员、组长站出来。从20日开始,为了预防次生灾害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伍玉龙组织了几个应急小分队,一方面了解受灾情况,向村民宣讲避险常识,一方面拿着竹棍和尺子定时测量滑坡口子的变化,向乡里报告情况,还要组织村民参与道路、房屋、电力等的清障和抢修,哪里有“情况”伍玉龙就带领党员、组长出现在哪里。晚上,因为村民都在临时安置点过夜,伍玉龙还要安抚村民情绪,安排吃饭喝水等事宜,根本没有时间睡觉。
  
  “没顾得上睡觉,也不敢睡啊,山体随时有可能发生滑坡险情!”6月24日,已经连续5个晚上没有睡过觉的伍玉龙依然在各个受灾点和灾害隐患点之间跑来跑去,下雨要组织转移,雨停了要组织核灾,然后又要组织生产自救……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你60岁的人了还能像小伙子一样保持这么高的劲火子呢?伍玉龙毫不犹豫地回答:责任!
  
  【五】
  
  77岁的廖金兰一家在洪灾期间十分忙,因为她家所处位置高且不靠近山体,没有滑坡的危险,是村里确认的安全点,也是村里的三个临时安置点之一。
  
  平时干干净净的家里一下子涌进来百十号人,村民们都是拖家带口、泥水满身的,可是灾害面前廖金兰一家没说半句话,她负责烧烧火,儿媳妇负责给村民们煮饭、炒菜,还要帮忙打地铺。在救灾物资没有到位之前,廖金兰和家人没有向村里提过任何条件,家里仿佛开起了“流水席”,受灾的群众来了就有热水喝、有热饭吃,让受灾的群众心里暖暖的。
  
  24日,记者在采访廖金兰老人时问道:“灾民吃了你家这么多的粮食您心疼不?”老人呵呵地笑了两声,说:“不心疼,粮食吃完了可以再种再买,不能让乡里乡亲饿肚子啊!”
  
  同样忙碌的还有横排村6组组长陈杰文,强降雨导致6组范围内3.5公路水渠不同程度受损,排水不畅很容易引发滑坡,也影响金银花地和水田。24日,暴雨初住,陈杰文组织村内劳力开始抢修。他组织召开组员临时会议,通过受益方出一点、组员筹一点的筹资方式,带领全组劳动力义务出工,当天共有40多个劳动力参加抢修,据估计,按照每天40个劳动力出工来计算,该组水渠的修复大概一个星期能够完工。
  
  陈杰文说,这次他们组里受灾不是很严重,自己带领组里群众完全能够生产自救,所以不等不靠早动手,组里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
  
  【六】
  
  洪水无情。特大降水给麻塘山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80万元,其中全乡受损房屋543座,1200余间,7100余平方米,其中严重损毁33座,421间,3100余平方米,全部损毁15座,120间,3200余平方米;冲垮、压倒猪牛圈71间,冲走、压死耕牛2头、牲猪28头。直接经济损失3030万元。全乡共冲毁农田、旱土2100余亩,农作物受灾面积27814亩,成灾面积14669亩,绝收面积2107亩。县道、乡道、村道损毁严重……
  
  抗洪有力。面对特大洪灾,麻塘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全体乡村干部统一安排,坚守各自工作岗位,全乡受灾群众14380人,共转移受灾群众3780人,安置受灾群众1860人,确保各村特别是地质滑坡地段的人员安全,确保了辖区内无一例伤亡事故发生,实现了“及时转移群众,确保生命安全”抗洪总目标。
  
  6月24日,隆回县委书记赵湘明在麻塘山乡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指出,麻塘山乡抗洪抢险工作组织有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值得肯定。赵湘明要求受灾乡镇要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生活,加强危险地方的观测和风险鉴定,加快修复在洪灾中损毁的公益设施;要鼓励群众生产自救,把灾害损失夺回来;干部要坚持到岗到位,困难时期要多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切实加强排查、巡查、检查。赵湘明强调,大灾面前,要发动村组为战,人人自救,团结互助,共度难关。
  
  目前,麻塘山乡党委、政府正按照“村组为战,人人自救,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方针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重建家园,一个弥漫着金银花香的美丽麻塘山又将很快呈现在人们面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