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章安 张福芳 蒋素娟 王勤 戴军
纸花如雪,哀乐如泣。6月16日下午4时,舍己救人的衡阳县岘山镇彭家村“业余村官”谭国栋遗体告别仪式,在县殡仪馆举行。岘山镇数百名村民眼含泪水,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今年78岁的汪衡新老人租车赶来,流着泪说:“我腿残疾,每次打柴你都帮忙,早几天还用装载车帮我将柴送回家,你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在谭国栋灵前,被救村民痛哭流涕:“如果不是你放弃逃生的机会,当天死的就是我们啊。”
“装载车冲下来了,你们快躲开”
6月2日,端午节。一场暴雨引发洪水,冲毁了衡阳县岘山镇彭家村一条灌溉渠和一口蓄水塘的防洪堤。
这条灌溉渠和这口蓄水塘,关系彭家村及邻近燕子村、田心村1000多亩稻田灌溉。6月14日,彭家村党支部决定组织村民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当天下午3时多,得知工地上水泥已用完,已有3年装载车驾龄的谭国栋熟练地驾驶装载车,从1公里外的储料场往工地运送水泥。行至工地卸货点准备卸货时,意外发生了,通过年检不久的装载车却突然刹车失灵,滑向3米多深的水渠,而水堤下面,有7个村民正在施工。
正在地面准备卸水泥的村民汪胜生和汪衡中,快速搬来石块,准备塞住装载车的车轮,但石块根本阻挡不了10吨重的车子前进。谭国栋拼命大喊:“大家快躲开,下面的人快躲开,装载车刹车失灵了……”听到呼喊声,刘继财、谭由亮等4个村民快速躲开。谭国栋探出身子,准备跳车逃生,但刚逃离危险区域的村民在呼喊:“贺少林,赵顺耀,装载车冲下来了,你们快躲开……”原来,下面还有贺少林、赵顺耀、汪德连等3人在埋头施工,由于地形特殊,没有听到谭国栋的呼喊声。这时,谭国栋迅速把头缩回车内,死死握住方向盘,牢牢控制住装载车坠落的方向,并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快躲开……”听到谭国栋的呼喊声,贺少林等3个村民闪到了一边,呼啸而来的装载车擦着贺少林的背,重重撞到了防洪堤下。3位村民得救了,而谭国栋却因脖子卡在坠落后变形的车门框上,献出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他本来可以躲过这一劫的。我原定和爱人5月26日从北京回村,要谭国栋到北京帮助管理公司。5月23日在网上还帮他订好了第二天从衡阳去北京的火车票,但由于那几天持续下雨,谭国栋不放心离开,他在5月24日上午把取来的车票退了。”说起自己的外甥,彭家村党支部书记吕少平痛心不已。
“谭国栋的壮举并非偶然,也就在同一地点,他两次奋不顾身开闸,差点送了命。”6月21日,村民汪衡玖跟记者谈起20来天前两次开闸事件,仍心有余悸。
5月21日下午,一场暴雨突降岘山镇,由于彭家村灌溉渠闸门没有及时打开,造成排水不畅,彭家村至燕子村一带1000多亩农田淹没在洪水中。刚从县城运垃圾分类桶回来的谭国栋发现后,忙将车熄火停稳,脱下衣服,纵身跃进水渠中开闸泄洪。谁料想,闸门没被打开,湍急的水流将谭国栋冲离闸门十几米远,被渠道边的树干拦住,才幸免于难。爬上岸后,谭国栋身上有多处划伤,但他全然不顾,又电话联系村民汪衡玖,叫他从家里拿来尖嘴锄、绳索等工具。他们一起努力,终于将闸门打开了。
6月2日,一场暴雨再次袭来,近1000亩稻田被淹。谭国栋和舅舅吕少平赶到渠道水闸边,两人同时跳入渠道里,奋力将闸门打开,也差点送了命。
“他是我们村的‘业余村官’”
“我们村有这么大的变化,谭国栋功劳不小,他是我们村的‘业余村官’。”彭家村村民说。
村民告诉记者,谭国栋不是彭家村村民,他之所以到村里工地施工,是为了帮助在村里当支书的舅舅吕少平。原来,谭国栋7岁丧父,是在彭家村外婆家长大的。他的舅舅吕少平在北京办了一家公司,2008年,公司急需用人,19岁的谭国栋被聘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少平致富不忘家乡,2012年,他回到彭家村,看到家乡基础设施落后,先后出资50多万元,为村里修路、架桥、搞绿化、装路灯。
吕少平要兼顾北京公司的生意,忙不过来,谭国栋便回到村里,替舅舅帮村里搞公益设施建设。他对舅舅说:“我从小在彭家村长大,我就是彭家村人,为家乡建设出点力,我心甘情愿。”
对村里建设,谭国栋尽心尽力。去年春季,衡阳苗木供应紧张,谭国栋为了村里的绿化,天天守在苗圃里,磨着老板要树苗,一有苗木马上就拉回村里。去年夏天,衡阳遭遇严重旱灾,谭国栋惦记着村里新建的绿化带,朋友邀他去外地他也不去,连续两个月,每天给小树浇水。
今年3月,吕少平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舅舅既管理好公司,又做好村里的工作,谭国栋提出,让他继续留在村里当“业余村官”。
今年5月中旬,作为岘山镇农村环境整治样板村,彭家村准备迎接全县的评比,担任村支书的吕少平在外有事,谭国栋便履行起“业余村官”的职责,一边张贴宣传标语,发动全村村民大搞卫生,一边将村里新添置的环卫设施落实到位,几天时间,分3次从衡阳市区运回大小垃圾桶近600个,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中。5月30日,在全县环境整治大评比中,彭家村名列全县第三。
一年多来,彭家村新修村道2公里,新建绿化带2公里,安装路灯30盏……
“有事要帮忙,去找谭国栋”
谭国栋牺牲后第二天,他妈妈吕双凤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衡阳市中心血站印发的无偿献血证,上面记录着:谭国栋,血型B,2013年3年13日献血400毫升……谭妈妈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证件,泣不成声:“我只知道他是个孝顺孩子,却不知他还在义务献血。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了好事从不跟我们讲,有时别人上门感谢,我们才晓得。”
“我的外甥是在别人帮助下长大的,他从小就懂得感恩。”吕少平动情地说。
谭国栋的爷爷、奶奶在他一岁左右时先后去世,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后来也患上疾病,在谭国栋7岁时不治身亡。家中负债累累,母亲不得不长年在外打工。谭国栋出生8个月时,就被送到彭家村外婆家抚养,是在彭家村的亲人和乡邻们的关爱中长大的。
谭国栋从小就比较懂事。读初中时,学校离家约3公里,虽有客车经过,但他知道家中情况不好,宁愿每天早早起床,步行上学,舍不得花掉0.5元一次的车费。有一天,他突然向外公要0.5元乘车,但外公发现他并未乘车,回家后问他,原来是班上有个学生家里遭遇不幸,老师号召捐款,他怕外公不同意,就以乘车的名义要钱,捐给了同学。
已退休的范玉民老师是谭国栋读初三时的班主任,他回忆:“国栋从小就是个热心人,同学生病他主动背着上医院。他是班上劳动委员,经常带头把教室和公共责任区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班上卫生经常名列全校第一。”
谭国栋牺牲后,在外地打工的儿时伙伴纷纷从贵州、广州、长沙等地赶回。遗体告别仪式上,其同窗好友黄鹏几度痛哭失声:“国栋人缘好,我们班30多个同学都来为他送行。舍己救人很光荣,他就是我们心中的活雷锋,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63岁的村民汪衡玖告诉记者:“国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事需要帮忙,这孩子总是一个招呼就去了。平时开车,遇见在路上走着的老人,都主动招呼他们上车,送他们一程。他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大家都喜欢他。”
去年11月,彭家村汪家组的贺强英家砌新房,由于地基较矮需要平整,谭国栋主动帮忙,用自家的铲车把10多车泥土铲平,不要一分钱报酬。78岁的汪衡兴老人腿脚不便,柱着柺杖在村里捡拾柴火,谭国栋看见了,马上把几十斤柴火搬上车,给他运到家……
在岘山镇搞货运的人群中,流传着一句话:“有事要帮忙,去找谭国栋。”来自衡南县的文教顺在岘山镇集镇经营一家煤店,今年3月和5月,文教顺装煤的货车两次陷入未定型的路基里,谭国栋都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助,用铲车将货车拖出。
斯人已去,英魂永存。25岁的青年谭国栋用奉献与大爱,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章安 张福芳 蒋素娟 王勤 戴军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