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璐
为师种因,今生得果
“刘老师,您儿子又陪您出来散步了啊,真孝顺!”邻居热情地打招呼。
7月2日,天气晴朗,62岁的李国兴小心翼翼地搀扶着89岁的刘铁,在长沙市雅礼中学院子里慢慢散步。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李国兴并不是刘铁的亲儿子,只是她40多年前的学生。
1966年,少年李国兴进入雅礼中学上初中,刘铁是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李国兴家境贫困,刘老师经常请他到自己家吃饭,做他最爱吃的油豆腐烧肉,并把自己买的食堂餐票塞给他:“你正长身体,多买点荤菜吃,别尽吃素的。”
有一年开学,李国兴实在交不起学费,刘老师便专程上他家里做家访,向学校如实汇报情况,申请减免了学费。
李国兴将刘老师的恩情默默记在心里。毕业后,虽然辗转各地工作,但他一直与刘老师保持书信来往。“平均十天半个月就要写一封,一封至少四五页纸。”
知善致善,是为上善
只要放假回长沙,他一定到刘老师家看望,帮忙做各种家务。
“刘老师和母亲两人生活,家里没有强壮劳力,打藕煤、搬家具、挂窗帘等重活,都得等我回来做。”李国兴说。
后来,刘老师年纪大了,母亲也过世了,独自生活的她让李国兴更加不放心。李国兴回到长沙工作,以便更好地照顾刘老师。
刘老师只经历过一段短暂的婚姻,无儿无女。在家人的支持下,李国兴决定:“我来给您当儿子”,为老师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
说到做到。他每隔三四天,就买一些菜提到刘老师家,打扫完卫生后,又为老师做好未来几天的主菜。
有几年,刘老师表达出很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李国兴便带着她去北京、杭州、苏州等地游玩。
结婚前,他把女朋友带到刘老师家里“见家长”,征求老师的意见。
老当益壮,伺候老妈
2008年,刘老师中风。李国兴为她请来保姆,照顾生活起居。
但去年,保姆因与刘老师关系不和而离开。有人劝李国兴把老师送进养老院,李国兴看出来老师内心不愿意,而且只信任自己一人,于是毅然搬到了老师家里,挑起照顾的重担。
现在,李国兴每天早上5时多起床,为老师煮好粥,把隔夜的开水倒掉,烧好开水,然后搞卫生、洗衣服,为老师点一次防治白内障的眼药水,并用小盒子准备好蜂胶、钙片、维生素、防老年痴呆药各一粒,和一瓶水,放在老师床头,就出门买菜。
回来后,老师正好起床吃完药,于是再照顾她洗脸、刷牙、吃早饭。
中午和晚上,他会为老师专门做蒸得很烂、容易下咽的饭菜。
采访中,刘老师拉着记者的手“投诉”李国兴:“我一进厨房做事他就吼我,还把厨房的门锁了,不让我进去。”
顿了顿,她说:“我知道儿子做的都是为了我好,我不怪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