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P2P洗牌 主角变成上市公司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利飞 编辑:胡弋 2014-07-10 09:03:54
时刻新闻
—分享—

  背景

  网贷之家数据:6月有10家网贷平台跑路或关闭,目前问题平台共147家,占全国平台数14.69%。

  现象

  A股上市公司纷纷进入P2P行业“抢食”,湘股熊猫烟花、方正证券也不甘落后。

  观察

  从手游到影视传媒上市、从小贷到P2P,上市公司哪热奔哪,风控措施、人才储备还得及时跟进。

  资本逐利,哪有钱赚往哪钻。时下正是P2P火热之际,作为资本市场生力军的上市公司,自然要来“分一杯羹”。

  7月8日晚,湘股熊猫烟花公告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银湖网”正式上线。而这仅仅是A股争涉P2P网贷业务的其中一例。

  当网贷公司老板跑路事件频发,有人称上市公司“杀”入P2P战团,或将加速行业洗牌,是行业走向规范化的一线曙光。

  熊猫烟花、方正证券涉足P2P

  7月9日,湘股熊猫烟花逆势上涨近3%。股价的上涨,跟7月8日的一则公告不无关系:下属孙公司银湖网络科技开发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银湖网”正式上线。

  记者查看银湖网官网发现,自7月1日上线以来,其累计成交总笔数23笔,成交总金额为761万元。

  湘股中涉足P2P的,还有方正证券。

  今年5月中旬,方正证券与依托网吧市场的互联网娱乐平台运营商——杭州顺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游戏宝”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者教育平台、P2P 投融资平台等领域开展合作。

  针对具体模式与规划,记者联系方正证券及顺网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双方均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过多细节。

  A股掀打造P2P平台狂潮

  事实上,P2P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湘股熊猫烟花和方正证券,都不是第一家涉足P2P的上市公司。

  早在6月6日,浙江房地产公司万好万家就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黄河金融,已经正式上线运营。记者发现,截至7月9日,该网站成功投融资的标的共82个项目。

  上市公司投身于P2P “单干”是一种姿态,“抱团”则可称为一种流行方式。

  5月上线的“前海理想金融”,发起公司包括了凯恩股份、大连控股、中捷股份三大上市公司及浙报传媒控股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

  7月,用友软件出资15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前海用友力合金融服务交易所。更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不到一个月的鹏鼎创盈,如今股东里总计有14家上市公司,包括汤臣倍健、新宙邦、新纶科技等。■记者 黄利飞

  风险

  是否带来行业规范有分歧

  上市公司进入P2P行业“抢食”,让许多深受“网贷平台老板跑路”之苦的投资者拍案叫好。他们认为,上市公司会建立起一个比一般P2P公司更加严格的风控和安全保障体系。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上市公司作为“外行”,能否将P2P行业带入规范化,以及上市公司争投P2P的意图,均值得考量。

  以方正证券与顺网科技搭建的P2P投融资平台为例,就有不少券商人士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券商应该在自己擅长的业务上寻找新突破口,而非在风险凸显的P2P行业找食。

  网贷之家首席运营官石鹏峰称,有效服务网络投资人,才是上市公司在P2P行业立足的根本。此外,借款人端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及地域差异,上市公司需要强大而接地气的风控团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制度的完善,可以预计,中国P2P行业洗牌在即。”

  目的

  主业之外拓宽盈利空间

  熊猫烟花自公告拟设立银湖网络科技公司到银湖网上线,仅花了3个月时间;而前海理想金融的建设时间更是2个月不到。

  在主业萎靡不振的压力下,熊猫烟花今年开启了向影视传媒领域进军等一系列产业升级转型的动作。 发起设立银湖网,公司方面称,“是在主业外拓宽生存空间和盈利空间,分散主营业务经营风险。”

  入伙鹏鼎创盈的兴森科技董秘陈岚也坦承,公司主要还是把它看成是一笔财务投资,说远一点,未来也能将自己的客户引导至P2P平台,达到客户融资和平台盈利的双赢。

  记者手记

  哪热奔哪,这样好吗

  从手游到影视传媒,从民营银行到电商,从小贷业务到P2P……A股不少公司在这一系列的概念炒作中,股价上演了暴涨暴跌的精彩“戏码”。

  很多人说中国股市看不懂,其实有的人在偷着乐:看不懂就对了,要不然我赚谁的钱去?

  如今上市公司纷纷投身P2P,从资本逐利的本能来看,去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毫无疑问是他们决定投资的重要原因。毕竟,2000万元投资,对上市公司来说不算多大一笔钱,而这笔钱投入的背后,是行业月成交量可突破200亿元的吸引力。

  入伙鹏鼎创盈的奥拓电子证券事务代表孔德建就坦言,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未来的投资收益还是比较期待的。”

  只不过,很多业内人士也在提醒这些“P2P发烧友”:P2P平台运营成本较高,而盈利情况并不乐观,仍以烧钱为主。

  所以,为P2P行业迎来“资本市场生力军的上市公司”而拍手叫好之时,也要注意到,各家涉P2P的上市公司均在公告中指出:对新的经营模式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风控措施、互联网金融人才皆尚在创建过程之中。

  也许我们没有那么雄厚的资金实力去“否决”上市公司一些不理性的“追热点”、“玩概念”等动作,但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钱包,擦亮眼睛、远离泡沫。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利飞

编辑:胡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