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有很多子女,很幸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编辑:王娉娉 2014-07-13 09:14:0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李苗 刘启定

  7月7日中餐时分,湖南农业大学,校护卫队队长岳志强家里。一位年过80岁的娭毑,穿戴整齐,脸色红润,正在和岳志强夫妇吃饭。

  今年,是这位娭毑在岳志强家居住的第7个年头。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娭毑是岳志强的妈妈或者岳母。其实,娭毑跟岳志强夫妇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她叫黄枚英,是学校一位丧偶的归国华侨。

  老伴去世承受巨大打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好》、《东方红》,是黄枚英最喜欢唱的3首歌。

  黄枚英1933年出生于印尼,是一位华裔。1954年,时年21岁的她,毅然回到中国念大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后来,她成了一位有名的医生,与同是归国华侨、致公党党员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冯德南结了婚。

  湖南农大统战部部长陶栋材回忆,他以前经常看到冯德南、黄枚英手牵手走在校园里,很是亲密。“那时,他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陶栋材说:“他们没生小孩,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夫妻的感情。”

  2000年,冯德南突发急病去世了。学校和医院担心她承受不了这一巨大的打击,做出过激行为,给她做了几天工作,不想让她见丈夫最后一面,但没用。当丈夫的遗体从殡仪馆的冷藏柜里推出来的瞬间,她突然失去了理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就给丈夫做人工呼吸。此情此景,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好几个人去拉她,都拉不动,僵持了10多分钟。最后,医院被迫采取强制措施,给她注射了镇静剂。

  “学校统战部就是您的家”

  就湖南农大而言,丈夫去世后的黄枚英,只是一名丧偶的归国华侨教授的眷属。可她作为一名丧偶的家眷,学校不但没少管,而且想得很周到,管得很细致。

  因为是归国华侨,学校统战部的同志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黄枚英的责任。刚刚失去丈夫、一个人生活的黄枚英很痛苦。学校统战部出面,从学校职工和子弟中动员了3位女同志,去轮流陪夜。其中一位是时任统战部副部长的王和中,另两位都是黄枚英接生的农大子弟。

  给黄枚英陪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对丈夫感情深,黄枚英不仅不愿意拆掉设在客厅的灵堂,还把丈夫的帽子、衣服、裤子一套,按照丈夫生前穿戴的样子,摆在床的一边,她自己睡另一边。3个女同志克服困难,一陪就是3个多月。

  在长沙,黄枚英没有亲人,没地方可去,她就经常来统战部。黄枚英来了,部里的同志只要有空,都会陪着她聊天。有什么困难和心里话,她都会跟统战部的同志说。慢慢地,大家越来越亲。后来,部里还把民主党派办公室的钥匙给了她。“学校统战部就是您的家。”统战部的同志对她说。

  很多人把她当妈妈看待

  “黄娭毑,您认得我吗?”“不认得。”

  “黄娭毑,那您认得她吗?”“认得。她是统战部的小庞。”

  80多岁的黄枚英,现在神智有些不清,很多人、很多事不记得了,只记得学校统战部的几位同志。

  “统战部的同志对我很好,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有很多子女,很幸福。”前几年,黄枚英神智比较清醒的时候,常常这么说。

  在湖南农大,很多人把她当妈妈看待。2007年以前,黄枚英不愿意用拐杖,觉得难看。走路不稳时,她就用伞当拐杖。因为伞不受力,她摔了几次跤,有一次还摔得很重。每次摔跤后,她不愿意让其他人扶,非统战部的同志不可。时任统战部部长的刘德中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动员她用拐杖。统战部庞维真按照黄枚英的身高,给她买了一根拐杖,刘德中又在拐杖底部套上了橡皮套。用上了“量身定做”的拐杖,黄枚英开心地笑了。刘德中还给她准备了几根拐杖,随时可以更换。

  黄枚英很节俭,一双凉鞋从夏天穿到冬天。王和中帮她买来了既保暖、又防雨的棉鞋。每年季节变换,王和中都会帮她增添一些衣物。

  有一次,王和中看到黄枚英头上有了虱子。原来,黄枚英很少洗头。王和中赶忙拉着她去洗。连续洗了好几次后,黄枚英头上的虱子才慢慢消失。王和中不敢大意,每周都要给她洗一到两次头,一直坚持到2012年退休。

  黄枚英不会做饭,经常吃“百家饭”。经统战部牵线,从2008年起,岳志强夫妇担负起了照顾黄娭毑的责任。年复一年,给予黄枚英亲情与幸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