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2014-07-18 16:05:5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中宣部根据中央要求,组织编辑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全面系统、准确权威的阐述,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7月10日,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座谈会,省直宣传系统各单位、各市州党委宣传部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会上交流了学习讲话精神的体会。本报特将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进行摘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周发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可以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视角来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为了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亡,无数先进知识分子漂洋过海、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各种主义涌入中国,三民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纷纷登场亮相,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景象,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之后,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界别纷纷成立政党,发展自己的队伍,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国民的拥护,期望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力量,一时政党林立、党派云集,最多时达到100多个,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洋务运动到实业救国,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斗争,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与挫折,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生命,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出现过挫折与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方向、强大动力,开辟了崭新境界,使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就如同一幅气势恢宏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迸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在面临重要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为加强法治湖南建设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 覃晓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当今,我们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普遍增强,对法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法治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思路,表明党中央将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全新高度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

  建设法治湖南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论述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我省积极推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法治湖南,率先在全国出台了一系列地方行政法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法治“湖南样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结合湖南实际,大力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强力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推进经济法治、社会法治、文化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了李克强总理在湘调研时充分肯定。前不久,徐守盛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继续推进法治湖南建设,要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扩大公民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近日,徐守盛书记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突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突出改革政府机制体制弊端。我们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开创湖南法治建设的新境界,推动依法治省的深入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作出贡献。

  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湖南日报作为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承担着宣传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上来,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理念,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提高党报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向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多种档次的新闻产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新闻宣传实效。要进一步践行习总书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壮大党报实力,巩固和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当前要重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打造现代传媒集团,全面提升党报集团的影响力、传播力。

  打好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省委深化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秦国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这些重要讲话,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表现出的全面深入推进改革超凡的远见卓识和胆略勇气。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关键要悟透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改革是有逻辑起点的,也是有逻辑思路的。我认为这个逻辑思路的主轴就是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习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当前,制约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政策和制度。譬如在文化发展方面,做强文化可以创新体制机制做好3样东西:一是做“域”。在现在的工作体制下,很多资源是按条条分配的,很多工作是按条条去抓的,这样就降低了政策、资金效益。要做强、做优文化,就要避免走进市州平行发展、甚至重复建设的误区,就要把条条资源,用“域”的需求、规划,科学统筹起来,形成政策和投入合力。二是要做“场”。目前,有利于原创艺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培育不够,缺乏一个孕育文化作品的“场”。为此,我们应该形成政策导向:让做文化艺术的人能够富起来,让做文化产品的人能够沉下去,让做文化产业的人能够专起来。三是要做“极”。发展文化,要注意把文化优势“极”化,抢占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

  改革重在落实,而落实重在责任。落实责任得靠制度。最近,省委改革办按照习总书记在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的要求,探索建立了“流程图、监测表、建议书、信息报、项目库和评估单”等一套动态管理机制,制定了《动态管理机制办法》,用现代化手段服务改革,用信息化技术调度改革,力求做到任务明晰、责任明确、情况明了、奖罚分明。之所以做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用刚性的制度强化无形的责任,确保改革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些方法可以不同,可以优化,但强化责任、催生效果原理相通。

  要聚焦改革,改革要聚焦,这是当前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我认为,改革需要各方协力,而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引领、舆论支持,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创造性的工作。在我看来,改革需要一步一步、一项一项地往前推进,宣传也需要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地持续升温。这“波”与“浪”,要造成强大气势、产生巨大能量,需要在每一个阶段形成一主、几辅、多点、共振、推移的阵势。一主就是每一阶段应当围绕省委改革决策的主要内容;几辅就是围绕这一主要内容,相关的、相继的改革项目;多点就是具体到点的改革措施、改革效果、改革经验;共振就是部门联动、媒体联动、形式联动;推移就是锁定焦点、保持阵势持续向前推进一段时间,直到“破浪”的最高峰。这样,宣传就会形成立体攻势,改革就会形成浓厚氛围。

  中国梦顺应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要求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建武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中国梦顺应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奋起抗争,并围绕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并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才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如凤凰涅槃般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机。由此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梦顺应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党和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应对巨大挑战和困难,越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就越是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破解一系列重大难题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担当。

  中国梦顺应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态势。利益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要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局面。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十三亿人,八千二百多万党员,包括海外同胞,大家能凝聚共识,本身就是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大家会有不同想法。那就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

  本报记者 刘文韬 苏莉 整理

[NextPage]

  提高文化软实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 朱建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作为文化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坚决贯彻执行,为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求,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要始终坚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完善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方式,提高文化治理能力。

  我们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主体,积极引导艺术家深入生活、接地气,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文化活动要面向基层,专业院团要走向市场,服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向群众开放,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要为人民真正共享。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文化工作中最能可为、最有可为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打造优质项目,创造知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要打造艺术精品,出人、出戏、出效益。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引入社会力量、社会资本,采取BT、PPP等多种形式,解决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

  文化产业是具有文化属性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我们要从项目抓起,通过科学谋划的大项目、有创意的项目,把产业项目与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来吸引社会组织、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

  要坚持保护与利用统筹的理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上半年,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将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审。28个传统村落入选国家集中成片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村落名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基本陈列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我省境内出土、流失海外九十余载的国之瑰宝商代青铜重器皿方罍器身,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被成功洽购,已顺利归国。完成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推荐申报和第三批省级传承人评审工作。主办了湖湘记忆——2014“文化遗产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

  我们要讲好湖南故事,传播好湖南声音,阐释好湖南特色。春节期间,我省先后派出了6批访演团队共计149人,赴亚洲、欧洲、大洋洲共7个国家,14个城市参加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共完成演出52场,观众达33.6万人次,生动传递了浓郁的湖湘文化情怀,成功传播了当代湖南形象。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核心和路径

  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 龚曙光

  习总书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是一家有历史、有品牌的大企业在发展中坚持的必然选择,是一家处于行业发展变革期的企业面对新老产业交融更替时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国有资本负责的领导团队在企业发展高位阶段的必然选择。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转方式、调结构。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中央的基本安排是“有进有退”:进,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退,就是淘汰化解落后产能,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的着力点是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化解不好,就可能使经济增长大幅下滑。所以,习总书记指出:“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这里面包含3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方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统一部署,继续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改掉传统国企管理的惯性思维,提高利用市场机制、市场理念、市场手段服务客户包括政府客户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也存在“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不经济、市场垄断、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这些问题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来解决。三是要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协同发力需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结合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有效方式。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路径是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必须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才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模式全面变革的时代,科技对出版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么深入、深切和深刻。作为出版企业,我们要抢抓时代机遇,把握跨界优势,努力用现代科技优化出版业态,用出版文化改善科技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

  持续努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委讲师团主任 郑昌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开启了社会建设、民生发展的新局面。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尤其是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收入差距等民生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破解,人们对此充满期盼,同时也不无焦虑。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具体而明确地向人民描绘了未来的幸福生活图景:“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就表明,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出发,他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二三产业,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强调“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等等。总之,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生问题不仅体现在吃、穿、住、行等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安全、公正、和谐、民主等社会层面。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他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强调“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多方参与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总之,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

  是当代发展的制高点

  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刘怀德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已经从理念、导向,向建设具有很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是我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动引领,是中国道路的重要内涵,是当代发展的制高点。从时代要求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任务很重,发展就要燃烧,就要消耗资源,就可能污染环境。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恢复不过来,有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不生态,就无发展甚至负发展。中国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建设强大富饶的中国,还要建设美丽的中国。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大国的选择、开放的应对和文明的升华。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特别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念。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基本理念,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民生理念,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作为发展理念,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作为道德理念。二是方略。“五位一体”顶层设计,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全党行动纲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确立改革总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三是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上,重视生态安全,完善发展评价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上,环境保护首次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职责;生态文明改革上,突出发展资源环境市场,形成市场内生动力。四是治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公益组织的积极有序发展、资源环境司法体制改革等,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出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作为国家两型试验区,我们要不负习近平同志2011年视察湖南时提出的殷切期望,落实改革方案,走在全国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改革前列。为此,我们要坚持四管齐下:一是强化优势。要发挥国家试验区的政治优势、良好生态本底的自然优势和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美丽潇湘经典的文化优势,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使湖南山水成为国家名片。二是形成特色。要通盘谋划、分类推进,明确哪些可以领头,哪些应该跟进,形成一个个“湖南经验”。三是确立路径。要以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为龙头,以绿色湖南重大工程为依托,以生态文明改革为动力,实行重大工程建设“1+1”,一个建设方案一个改革方案,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四是注重结合。与经济建设结合,在发展两型产业上下功夫,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与政治建设结合,在法治上下功夫,完善法规制度和考评体系;与社会建设结合,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上下功夫,形成广泛合力;与文化建设结合,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使节约、绿色成为社会风尚。

  把握正确方向

  寻找正确途径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易介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总结了我党几十年优秀的传统并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为领导传授了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对提高领导干部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使我们掌握正确的方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规律,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自己工作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个看家本领。我认为,这是说到要害处。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还为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工作大局,掌握正确方向提出了以下“五个维度”的坐标。第一个坐标是战略思维能力,第二个坐标是历史思维能力,第三个坐标是辩证思维能力,第四个坐标是创新思维能力,第五个坐标是底线思维能力。这五个坐标,从不同的维度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一个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把握方向的准星。

  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特别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出。这个时间坐标的建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当代中国的中国梦,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纵深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认为这是新一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历史思维对我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重要作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也为湖南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工作空间。熟悉了解湖南的历史,也应成为湖南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

  科学的工作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调查研究就是一把有效的“钥匙”,它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做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了这个认识,才会有真正的调查研究,干部才不会高高在上,搞形式主义。既然是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衷进行调查研究,那么真实就是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能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不会在调查研究中走过场,犯官僚主义。也不会被人为制造的假象迷惑。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真心实意地交朋友,直接了解干部群众之所想、所急、所盼。总之,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是我党保持与群众血肉关系的看家本领,每位领导干部都要保持这一光荣传统。

  (本报记者 刘文韬 苏莉 整理)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