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军之乡”写传奇——平江县长寿镇坳上村变迁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何淼玲 编辑:王娉娉 2014-07-29 11:17:53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9日,平江县长寿镇坳上村,一株小树倒地,3名护林员赶忙做了个临时支架将它撑起。

  解放初期的长寿镇。 (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长寿镇。 (资料图片)赵智勇 摄

  文/本报记者 孙敏坚 何淼玲 通讯员 吴文卉

  图/本报记者 田超(除资料图片外)

  1、在1.8万亩荒山上建起“绿色银行”

  在村支书李壮雄指引下,沿着蜿蜒平坦的通村水泥公路,我们到达坳上村。

  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洗得纤尘不染、郁郁葱葱。李壮雄指着满眼青翠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村里修路办学的钱都从这儿来!”

  位于长寿镇西北角的坳上村,是方正、方南江、方凌江3位将军的故乡。1955年,方正被授予中将军衔(方南江、方凌江均于1988年后授衔)。消息传至家乡,人们沸腾了:“我们村出了将军,这是何等的荣耀!”

  将军的家乡,却因为地处偏僻迟迟发展不起来。“一定要传承将军们敢拼敢闯的精神,让村子变个样!”上世纪80年代,时任村支书刘楚沅决定带领大家找条致富路,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的1.8万亩荒山。

  坳上村四面环山,但由于无人照料、山火频发,山上总是光秃秃的,村民们就连烧柴都得上外头买。

  1983年,刘楚沅向镇里打了设立坳上林场的报告,得到批准后,他开始筹钱买树苗。

  筹钱的过程并不顺利,乡亲们一来没啥钱,二来不敢冒险。“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就该站出来!”刘楚沅和一帮党员干部带头,你50元、我100元地凑起来,刘楚沅甚至把自己的“棺材本钱”都掏了出来。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解囊,有钱出钱、没钱出地。村里又向镇信用社贷款10万元,陆续买回了几十万株杉木树苗,将1.8万亩荒山装点成了绿色。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汨罗江的上游有个长寿镇。

  自古以来,平江县长寿镇因多长寿老人而得名。而使这个西临平江起义发生地50公里、东距革命根据地井冈山500公里的千年古镇闻名于世,则是因为“盛产”将军——16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纵横驰骋,建功立业。

  烽火早已远去,薪火代代相传。如今,将军的后人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把历经战火洗礼的千年古镇,建设成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县级城乡环境样板集镇。

  汨罗江蜿蜒如歌,幕阜山雄峙云天。6月20日,我们踏上长寿镇这方红色热土,从一座小村庄——坳上村由贫穷到富裕的变迁,感悟蕴藏在“将军之乡”背后的精神力量,领略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书写的传奇。

  2、7人巡防队义务护林26年

  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到两鬓染霜的老者;从体格健硕的壮汉,到疾病缠身的残躯,坳上村一支由党员干部率领的7人巡防队,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在崇山峻岭间整整坚守了26年。

  当年,树苗种下去了,问题接踵而来。造林周期长,成材至少需要20年。一些“看不到希望”的村民打起了树苗的主意,常常有人半夜偷偷去挖树苗。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又一次站了出来。1983年9月,由4名党员村干部带领3名群众组成的巡防队正式成立。巡防队负责树苗维护和山火防护,除了3名普通群众领取每月5元的巡防补贴外,干部们都是“义务劳动”。

  31年后的今天,当记者翻看当年巡防队员张望发已泛黄的巡防笔记时,留意到这样一段文字:“1994年6月14日,早晨7时吃完早饭,叫上方思明、刘启相去巡逻。步行约5公里时,遇上一群手指粗的土蜂。我们四处躲避,老方比较惨,被追着咬了三四个大包,最后跳到溪水里才逃过一劫。”

  其实,更多的艰苦和辛酸,记录在方思明不慎摔断的胳膊上,记录在曾广生常年被露水打湿而风湿变形的膝盖上,记录在刘启相扑火烧伤的肩膀上,记录在张望发和偷树贼搏斗留下的刀疤上,记录在李壮雄小腿仍清晰可见的蛇咬印记里。但就是这样的艰辛,从1983年巡防队成立,至2009年坳上林场改为专业合作社而解散,7个人整整坚守了26年,不曾有人退缩。

  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巡防队员每天需要走二三十公里,一周工作3至4天,26年来每人的巡防行程约为11.8万公里!得知这个数据,张望发自己都大吃一惊,这位从未去过首都北京的汉子风趣地说:“算起来相当于我从平江到北京走了5个来回哩。”

  身体上的劳累本来就难以承受,家人的不理解更让巡防队员为难。“其实也怪不得屋里人,我们一天起码有10个小时在山里转,又不挣钱,家里就白白少了个劳动力。一天、两天还好,8年、10年下来怎么会没脾气?”憨厚的李壮雄说,“当党员干部,就要为村民服务,没有价钱讲!”

  3、2000万元伐木收益悉数“还利于民”

  26年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

  2005年,坳上林场开始伐木销售,至2009年第一轮采伐结束时,林场累积收入2000万元。老支书刘楚沅也早已退休,备受拥戴的李壮雄接过服务村民的接力棒。

  2000万元,对于人均年收入仅千余元的坳上村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有人劝李壮雄:“你们几个干部为了林场累死累活20多年,好歹给自己多留一点。”他却摇摇头:“当年老支书建林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带着大家挣钱。我们坚守护林,只是为了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如今林场赚了钱,就得把钱都分给乡亲们。”

  2009年,村支两委拿出1200万元,按照当年“入股”的资金和山林面积折算分红比例,经严格核算和公示,全村324户村民平均每户拿到了4万元,最多的刘丁明一家分到了12万元。剩余的800万元,经过村民大会集体商议决定,用于村里的电网改造、修建通村公路和桥梁,修缮村级完小等基础工作。昔日贫穷的山旮旯完成了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如今,这个“绿色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坳上林场成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社,村民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既拿工资、又享“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975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NextPage]

  古镇走出16位共和国将军
  
  作为“中国将军之乡”,平江县长寿镇共孕育了张震、方强、吴信泉、方正平、张正光、方正、喻缦云、方国安、李光辉、方国南、郑贵卿等11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张海阳、张晓阳、方南江、张宁阳、方凌江等5位新时期将军。
  
  不仅如此,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3000多名长寿籍的烈士英勇捐躯,其中10000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用青春、热血和彪炳战绩,镀亮了共和国的英雄史册。

  老将军勉励家乡人自力更生

  6月19日,平江县长寿镇坳上村,山上树木葱茏。近年来,该村成立了林业经济合作社,通过造林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讲述人:原平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吴定邦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是平江县长寿镇人,虽身居高位,却很少对家乡给予“特殊照顾”。

  张震跟家人订下三条家规: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许透露与他的关系,更不许利用他的影响,为亲朋好友入伍、转干、调动、晋升以及进军事学院等提供特殊照顾;二、不许接收任何单位、个人所送礼物及特殊照顾和公费吃喝玩乐;三、回家和外出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打变相赌博之类的麻将、扑克。

  身教重于言教。张震不许家人收受礼物,首先他自己从不接受礼物。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先后两次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临别时,亲友们送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当面推辞不了,便叫司机将车开到区公所,委托区公所负责人一一退回。家乡人进京看望他,所带礼物也一律拒收。他还拒绝区乡政府为他修缮父母的坟墓,亲笔写信道:“不许占乡亲们一分地,不另立墓碑”,“不要死人跟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

  老将军深知,要提升人的素质就要读书。2000年,他发动全家捐款30万元在长寿镇维夏中学建图书馆。不久后,老将军派儿子回家了解建馆情况。听说图书馆资金有缺口,他又增加了15万元,并语重心长地说:“靠天、靠地、靠政府,不如靠自己、靠科技、靠人才。老区要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重在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读懂牺牲的含义
  
  本报记者 何淼玲 孙敏坚
  
  曾经以为,牺牲这个词只属于战争年代,和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在长寿镇坳上村采访,对于牺牲,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战争年代,牺牲,是长寿镇的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用无数血肉之躯换来新中国的诞生;在和平岁月,牺牲,是坳上村的党员干部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宁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亏一点,也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坳上村是面镜子,映射出长寿镇今日繁华背后的精神力量。这种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也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输送了强大的正能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何淼玲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