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杨坚
“有纠纷,找矛调。”这是新宁县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矛调”,就是新宁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只有8个人,但自2010年8月成立以来,他们踏遍全县18个乡镇320多个村(社区),小到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大到维护全县稳定局面,小队伍发挥了大作用,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和事佬”。7月21日,记者慕名走进这个团队,感受不一样的力量。
“只要当事双方能够握手言和、喜笑颜开,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做,再苦再累也值得。”面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麻烦、受到的委屈,矛调中心人员总是这样宽慰自己。
2010年,矛调中心刚成立,就接到一件棘手的案子,这是21名环卫工人与县环卫所之间的一场劳动纠纷。因该案涉及众多环卫工人的切身利益,案情较为复杂且政策性极强,县人民法院提出庭外调解,将其移送县矛调中心处理。
这是一块“硬骨头”,也是树立矛调中心形象的第一仗。“一定要尽快解开这个疙瘩,化怨气为和气。”矛调中心负责人对大家说。但这类案子当时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调解起来并非易事。果然,21名环卫工人并不相信矛调中心会做出公正调解,一开始就存在抵触情绪,不愿配合。
面对群众的不信任,矛调中心人员纷纷请战,坚决要解开这个“死结”。他们与当事人“结对子”,做朋友、拉家常,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耐心为他们讲解政策,逐步与环卫工人建立了感情。同时,积极与环卫部门沟通协商,尽最大力量为环卫工人争取权益。经过多次耐心细致调解,21名环卫工人与县环卫所最终达成协议,握手言和。当环卫工人从环卫所领到20多万元的补偿款时,他们感激地说,多亏了矛调中心这帮“和事佬”啊!事后,纠纷双方都给矛调中心送来锦旗,矛调中心人员“和事佬”的外号也由此传开。
“群众利益无小事,大事要管,小事也要管。”这是矛调中心人员的共识。
车轮转得快,全靠车头带。说起矛调中心,不能不说其领头人钟山。2010年6月,钟山从县司法局副局长的岗位退下,适逢矛调中心成立,于是被任命为中心办公室主任。4年来,钟山带领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总是冲在化解矛盾最前沿,当事人的诉求就是他们的集结号,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到矛调中心工作后,我几乎天天在外面跑,没有好好陪过家人。”钟山对家人满怀愧疚。
去年2月23日,元宵节前夕,宁远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导致8名新宁籍人员死亡。为妥善处理这一事故,钟山带领矛调中心人员,迅速赶往现场。经过六天六夜耐心细致做工作,促使当事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
矛调中心凭着良好的口碑和业绩,赢得了群众认可、组织信赖,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自成立以来,共调处各类疑难纠纷案件345起,已结案344起,没有一起因调处不当引致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也没有一起因调处不当而引发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勤 蒋剑平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