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校副司令回乡当村官

来源:尚一网 作者:石慧 王伊敏 李彦 编辑:王娉娉 2014-07-31 09:18:29
时刻新闻
—分享—

看到玉米地里硕果累累,李元成笑得很开心。

  关于梦想,有人放在心底,有人走在路上。桃源县马鬃岭镇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元成一直在路上。他说:“我要活过一百岁,这样才能实现更多对于刘炎村的梦想,如果可以,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五百年太远,追逐梦想只争朝夕。连日暴雨后的晨曦,为村庄添上了油墨般的浓厚色彩。7月18日,清晨5时10分,65岁的李元成站在氤氲如画的薄雾中,挥手指向一座座山岭,一片片绿地,关于刘炎村的梦想也在每个早起的清晨中,经过思考规划,逐渐变成幸福的现实。

  李元成从戎近40年,2005年从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的职位上退休,回到家乡出任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司令”到“村官”,李元成转型得毫无违和感,没有架子、没有命令,凭着一颗回乡赤子的热心,放弃南国都市优越的退休生活,尽自己所能,把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等带回乡村,扎根乡村,扎扎实实带领父老乡亲趟出一条致富光明路。

  退役司令引发的“刘炎现象”

  桃源当地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嫁女不嫁刘炎人、嫁女不嫁刘炎村。不过,现在这句话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

  刘炎村地处丘岗,北临双溪口乡,南抵漆河镇,无位置优势,也无产业优势,唯一亮眼的便是“刘炎”这个村名,源于此地出了一位抗日将领名叫“刘炎”。

  然而,现在的刘炎村组组通了水泥路,街道装上了路灯,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有一流的学校,有柑橘交易市场,几乎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刘炎村由原来条件最艰苦的村,变成了在外颇有名气的富裕村,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以上。

  从居住条件到精神生活,从教育兴学到发展产业,刘炎村的巨大变化被人称为“刘炎现象”,而这巨变,则是因李元成而起。

  初见李元成,他穿着衬衫西裤和一双崭新的皮鞋,交谈时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的语气不紧不慢,谦和但有威严,态度肯定却不强势,有时还开开玩笑。就自己的穿着打扮,李元成笑说,这身行头是为接受采访做的“准备”,平常穿的是绿胶鞋加布裤子,既能做运动又方便劳动,舒坦。

  李元成简单直率的风格和他常年在部队生活的经历有关。1996年,李元成始任广东省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大校军衔,直到2005年退休。都说李元成退休后才回到刘炎村做贡献,其实,早在1999年,李元成便对刘炎村开始进行谋篇布局。

  1999年,他邀请专家为刘炎村的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隔年便在刘炎村建起了桃源县第一个农业生态园——刘炎生态园;规划的第二年便完成了村部建设,还启动了居民区建设;第三年,硬化了1.5公里的中心居民街道和1.8公里的村干道;第四年,他从沿海引资,也向上争取资金,花了30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集基础教育与成人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刘炎学校;第五年,投入120万元建成刘炎柑橘市场;第六年,全村硬化组级公路15公里,硬化水库骨干塘近20口……李元成用自己各方力量牵线搭桥,近些年来,为刘炎村共引进各类建设资金近500万元,基本上每年都为村里办上2至3件好事、实事。

  养鸡大户郭亚娟感叹,以前路不通,水不通的时候,年收入不到这一半,甚至发生鸡被渴死的情况,“现在好了,交通运输也方便起来了,水好了之后,鸡饮用后都不容易生病”。目前她的年收入保底26万元。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一组组醒目的数字使得如今的刘炎村真正从“贫困刘炎”蝶变为“刘炎现象”。

  去年,李元成又搞了个大事。他在刘炎村成立了柑橘和粮食生产两个专业合作社,他自告奋勇担当了粮食生产合作社的社长,一共流转土地1000多亩,用于种植优质水稻,每亩每年付给农民租金300元,让农民当业主,当拿工资的产业工人。他还采取农民租金第一年负担50%,其余自己兜底的办法,个人拿出近10万元用于机耕路的建设。

  有产业才能富,在李元成带领下,刘炎村的乡亲们朝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产业化发展。目前,刘炎村柑橘面积有4800万亩,受益面积3500万亩,正常年景可年产柑橘6000多吨,柑橘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建成的农副产品大市场,辐射了周边7个乡镇,产品远销东北、西北、广东等全国各地,同步开展的养鸡、养猪、养鱼、养牛、养羊等养殖业也稳步发展。桃源县马鬃岭镇党委书记钟茂胜自豪地介绍起刘炎村,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2011年被湖南省列入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统筹示范工程的示范村。

  魅力司令的“刘炎梦”

  李元成很有魅力,整个刘炎村的村民几乎都是他的粉丝。走在刘炎村的村道,偶遇带小外孙散步的村民吴桂芳,直夸李司令是刘炎村的大福星,多亏了他,全家人从土包包里住进了二层小洋房,并且自家只出了3万块钱。以前觉得住新房子是梦,现在梦想成真。

  帮村民圆梦,就是李元成的梦想。“从部队退伍后,我觉得自己还完全能为家乡刘炎做些有益的工作,农村就是我的第二战场,我现在已经打拼10多年了,只要我身体还行,我愿意再奋斗10年,为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让刘炎人过上都市人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刘炎梦’。”

  吴桂芳住的新房子就是李元成规划建设的居住小区,目前已有40多户农户入住居民小区,已经形成了农村集中管理模式,小区里还建起了街心花园、垃圾站以及多功能的活动中心。除开大规划,李元成自掏腰包,把小区内所有农户楼房的预制板等建设材料全包下来,让村民没有修房压力,无后顾之忧,真真正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

  做事与做人一样。刘炎村的向上发展,也源于李元成认真的个性和极强的党性。“我是党员,退休拿国家工资,总得要干点什么。再说了,做点事锻炼了身体,什么事都不干反而容易生病。”李元成笑说,辛勤劳动还能减肥,从去年至今,已经减了10多斤,人也更精神了。

  李元成是从军队成长起来的老党员,有40多年的党龄。他经历颇多,阅历丰富,从列兵到大校,从班长到副师长,从野战部队到地方部队,从内地到特区,从高中生到中央党校研究生,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多次实兵、实弹、战术演习,多次立功受奖。在深圳警备区担任副司令员近10年间,经历过两任司令员和两任政委,担任过深圳市欢送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副总指挥,警备区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等重要工作。

  曾经的高位要职没有改变李元成质朴的刘炎人性格,他心系家乡,弘扬和学习“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奉献、拼搏创新”的刘炎精神,除了完善刘炎村基础配套设施,还修建了刘炎烈士纪念亭,建起了以柑橘为主的农副产品大市场、水泥预制厂和垂钓娱乐中心。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感恩家乡,建设美丽刘炎,用于感恩伟大的祖国,用于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地处中等城市的远郊、丘陵山区的刘炎村走出一条‘农村向社区、农民向产业工人、农业向产业化’三个根本转变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子,使广大家乡人民真正享受到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甜头。”对于未来,李元成这样描绘。

  硬汉司令的“刘炎情”

  走在乡间小道,路边的葵花籽成熟了,李元成小心翼翼剥落一粒细细咀嚼起来,他站在田地边闭着眼睛,品尝着故土的馈赠。

  对于家乡的人和事,甚至一草一木,他都温柔以对,李元成重“情”,这源于对故土的感恩。他始终谨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把乡亲疾苦摆在第一位。村里的孤儿熊文玉是他一直结对帮联的,李元成一直把他扶助到大学毕业;去年村里覃彩秀一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丈夫癌症死亡,自己又得了软骨病,李元成号召全村所有党员干部,为她捐款近万元,帮她渡过难关。

  为了家乡的人和事,李元成倾尽全力。而对于家庭,温柔细腻的那一面似乎少了点。“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好爸爸,常年在军营,很少照顾家人,亏欠妻子、女儿的实在太多,好在她们都支持我、理解我。”

  对家人的歉疚化作对故乡的报恩。李元成回归山村10年间,刘炎村95%以上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受教育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学龄儿童、青少年入学率达100%,30岁以下青年的文化均为中专、大专、大学本科以上,整个刘炎村基本形成了奉公守法、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农民不仅钱袋要鼓,而且素质要高,达到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同步,这是我的终极梦想,也是我对家乡所倾注的情谊。”村民兜里有了钱,李元成思考着如何提高村民的素质。记者在刘炎村采访期间,偶遇了村民和党员干部在路边自发修杂草、打扫卫生,没有见到一起家庭邻居间吵架闹事的情况,随便走进一家村居,或豪华气派、或朴素整洁,老人孩子、欢声笑语,一派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的情景。

  鼓胀了钱包,丰富了生活,李元成还操心起父老乡亲的身体,他以身作则,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搞锻炼、做卫生,加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336人,年纪最长的已经达101岁。“经济搞上去、生活搞红火、环境搞舒适,老百姓过得舒畅,心情好,身体自然就好,我还想申报长寿之乡的。”

  “刘炎生我、养我、育我,如同母亲,人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的心、回报的心,等到我走不动的那天,我的心依旧想着刘炎、恋着刘炎、记挂着刘炎。”李元成对刘炎的情意,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话落,天边渐渐泛出鱼肚白,李元成做了几个晨练动作,晃了晃手脚又弯下了腰。这位将宝贵青春献给戎马生涯的李元成此时站在家乡刘炎,用自己最深沉的爱为家乡刘炎祝福。

  短评:

可贵的乡土情怀

魏仙耘

  初见李元成,是在2003年夏天,深圳。时任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一身戎装的大校目光炯炯、沉稳庄严。见到来自故乡的经贸考察组成员,眼中的笑意格外温暖,言谈间尽显对故乡的关注;再见李元成,已是十年之后,在桃源刘炎村弯弯的山道上,一身农夫短装的“村官”笃定地行走在故乡的山水田园间,好一幅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自在潇洒。他的身后,是一座承载着梦想、越来越美丽富裕的村庄,和一群追逐着梦想、越来越幸福快乐的父老乡亲。

  李元成不是苦行僧。他的快乐写在刘炎村的山山水水间,写在乡亲们舒心的笑颜里。拥有梦想、追逐梦想的人,是快乐的。李元成的梦想,源自于心底那一份深沉浓郁的乡土情怀。诗人艾青曾经深情吟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军40载的李元成对于养育了自己的故土就怀着这般深沉的爱与眷恋。故乡的偏远、贫困与落后牵扯着他的心。退休之后,我们面前这位上过战场保家卫国的职业军人本可以留在南国都市,安享晚年。但是,他选择了回归。回归故土、回报家乡!他要实现一个梦,用一颗赤字之心,带着乡亲们一道,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过六旬的李元成在追梦的路上,越走越精彩。一个人的梦想,一群人的梦想,一个时代的梦想,梦想的合奏聚集起无穷的力量。行进在幸福路上的刘炎村因为梦想而改变,行走在偏远山村的李元成因为梦想而坚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植根在故乡坚实的土地上,追梦人李元成甚至生出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豪迈。在刘炎村2天的采访,我们的记者一直处在感动之中,感动于一位共产党人对于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和实践,更感动于一位赤子这份沉甸甸的乡土情怀。感恩乡土,回报乡亲。乡土可贵,乡亲有福!

来源:尚一网

作者:石慧 王伊敏 李彦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