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本报《共铸长城——国防教育巡礼》专栏同您见面了,这是我们对驻湘部队官兵、全省烈军属、残疾军人、复转退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者的一份崇高敬意!
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推进“四化两型”、“三量齐升”,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智慧高度凝聚。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教育是一项关系民族兴衰、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基础性任务,我省在这方面创造了不少新经验,涌现出不少好典型,我们将深入基层挖掘,及时生动聚焦,进一步传递军地正能量。敬请关注。
发展不忘国防,实现富民、强军有机统一
本报记者 陈勇 周小雷 通讯员 罗春亮 周仁 李刚
7月29日凌晨3时,从株洲东郊鲜奶仓库射出的几束车灯划破昏暗的大街,株洲金禾舜农业科技公司往全市32处营房哨所送早餐的车队出发了。车里装的是市政府送到军营餐桌上的“营养奶”和“慰问蛋”,株洲市3600多官兵人人有份,这样的“蛋奶工程”,株洲市已经开展了17年。
红色沃土湖南,双拥传统深厚,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热流。近年来,全省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在改革中发展,部队投身地方发展取得新成绩,地方支持部队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了新时期军政军民鱼水情深的凯歌。
“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融入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工作之中。”7月9日,省委常委议军会在省军区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徐守盛强调。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杜家毫要求,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将其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写进 《政府工作报告》,出台配套法规文件,各级党政领导自觉把军政、军民和谐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实现富民强省和兴武强军有机统一。
据统计,近年来我省先后投入10多亿元,援建20多个部队营院和训练中心(基地)。新建、提质升级重点国防公路,满足了部队战备训练要求。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陆续投入1亿多元支持国防动员体系升级改造,目前全省各县市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基本实现“部库合一”。
2013年初,衡阳市战备交通办专程到军事机关汇报湘江大桥扩建、高铁东站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专门预留出可满足军事需求的场站,加强了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功能,该市近年来先后修建的大桥、港口、高速服务区中转站等百余项重大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国防需求,使战时的支前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双拥感染力。近年来,全省投资建设国防双拥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纪念馆、双拥广场等设施,改善提升了双拥文化软硬件环境;利用烈士纪念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军民联欢活动、双拥主题晚会等600多场次,反映双拥题材的影视、书画、文艺作品等文化佳作1200余件,直接受教育超过2000万人次,营造出浓厚的激励熏陶氛围。
情暖兵心,以实际行动解后顾之忧
省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张甲凤表示,在三湘大地,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心系长城、情暖兵心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了解掌握戍边湘籍官兵所思、所需和驻湘部队在军事斗争准备及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受省委、省政府委托,今年4月至6月,省双拥办牵头组织开展了“走边防、联基层、暖兵心”活动,历时22天,行程28000多公里,对驻守在边疆、边海防等11支部队进行走访慰问,搜集情况、建议5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30多个。驻扎新疆某部政治处主任胡晨刚说,这是该部成立以来,第一次有自治区以外的地方党委、政府来走访慰问,部队官兵深受鼓舞,戍边爱疆意志更坚。
兵员大市常德有各类退役军人40余万人,2010年以来,该市积极深化拓展“双带双促”(带头建设家乡、促进经济发展,带头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措施,将“退役军人之家”建设融入到“美丽乡村”、“完美社区”建设,共建成“退役军人之家”87个,帮助600多名退役军人创业致富,带动扶助2000多名退役军人自主创业,80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去年7月联合召开现场会,推广该市经验做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优抚对象,嘉禾县从2008年开始,在各乡(镇)陆续成立了13个双拥工作联络站和100个村(社区)拥军优属工作站。各工作站的办公经费由县民政局负责,担负着宣传各级政府优抚政策、走访慰问烈军属、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帮助军属维权等7项职责,2010年以来,共走访优抚对象3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00万元,解决实际问题150多个。
如今,常德市、嘉禾县的做法,在全省各地普遍推行,全省军地结对共建点达4000多个,建立“退役军人之家”或“双拥工作联络站”近2000个,涌现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12个,全省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其中9市州、98县市区建立涉军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机构,军人军属及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感人最是迷彩影,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时间不断向前,军民鱼水深情不断加深。驻湘部队官兵始终把驻地当家乡,把人民群众当亲人。
湖南属自然灾害多发区。但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迷彩身影。只要人民群众需要,驻湘部队官兵总是挺身而出。
省军区党委把抗洪抢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今年5月上旬,他们专门组织召开全省民兵预备役和驻湘部队抢险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全面展开各项准备,145个团以上单位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演习,锤炼遂行应急任务能力。
7月16日上午,安化县短时间内发生4起泥石流灾害,造成8人死亡、11人失踪。灾情发生后,益阳军分区第一时间组织安化县民兵应急连和就近乡镇应急排,首批进入灾区,多点同时展开救援,连续奋战23小时,协助搜寻失踪人员和紧急转运受伤群众,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7月16日晚,沅水桃源站超历史最高水位,沿线大堤和4个堤垸出现漫堤、管涌等险情。省军区紧急调派预备役师和某舟桥团千余官兵,驰援桃源县和鼎城区,组织巡堤查险、抢筑子堤、克服管涌和转移群众,各级指挥员深入一线实地勘察,部署力量,组织指挥抢险救灾行动,确保了沅水大堤和重点堤垸的安全。
据统计,2012年来,驻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共出动30多万人次,参加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扑灭森林火灾、抗洪抢险等行动,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在去年抗击特大旱情中,出动现役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2万人次、车辆6000多台次,为群众送水1.6万吨,整修沟渠400余公里,解决了58万人饮水困难。
省军区从2009年开始牵头协调驻湘部队开展“我助老区奔小康2211工程”活动,第一期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名,帮助25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目前已进入第二轮帮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周小雷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