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湖南年中经济形势观察:安居乐业惠民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银艳 陈淦璋 编辑:王津 2014-08-04 11:45:40
时刻新闻
—分享—

  全省民生工程投资增长

  城乡社区支出增长

  医疗卫生与

  计划生育增长

  教育支出

  增长

  制图\李妍

  本报记者 刘银艳 陈淦璋

  通讯员 吴文静

  今年上半年,我省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从严控制行政成本,坚持民生优先,大力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织牢民生基本保障网。

  上半年全省GDP增长9.3%,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47%,虽双双低于去年同期的增速,但民生支出仍在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民生工程投资就同比增长45.4%。坚持民生优先,成为我省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的亮点。

  加大投入惠民生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六成多

  据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正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2208.09亿元,涉及民生支出1431.11亿元,约占全省上半年财政支出总量的65%,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民生工程投资同比增长45.4%,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快24.2个百分点;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等重要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分别增长36%、17.9%和15.7%,分别比全省财政支出快26.8个、8.7个和6.5个百分点。

  让百姓安居乐业。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安居乐业为目标,上半年,我省牢牢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两房两棚”(公共租赁房建设、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改造)、“两供”(城市供水和供气)、“两治”(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建设,大幅提高了省级配套资金补助标准。

  让百姓病有所医。省卫生厅今年4月发布卫生惠民措施操作细则,对年初提出的9项惠民措施作了具体安排。包括:对血友病、急性心肌梗塞等32种农村重大疾病救治的新农合政策报销比例提高至80%以上;在武陵山区20个县、罗霄山区5个县实施“婴幼儿营养促进”项目,发放营养包等。

  让百姓困有所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360元/月,超过目标任务3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03元/月,超过目标任务38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基本完成全省640万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启动到户扶持项目20多万个。

  “经济增速放缓不等于民生支出慢行。”湖南商学院经贸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思维教授认为,我省经济总量一直在增加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在进入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期,政府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继续在行政支出上过“紧日子”,大力构建民生财政。

  齐心共筑安居梦

  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35.2万套

  长沙市民胡累新,曾经3代4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改建房内。今年2月,他与其他80户居民一道搬进了新家——位于长沙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的廉租房小区。“50平方米虽然不大,总算有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了!”

  天剑社区廉租房,属于长沙市的企业定向建设廉租房小区,由省建六公司配合政府部门所建。在此前分配到户174户的基础上,第三期于今年初启动了分配。

  这正是我省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缩影。

  住房改善,百姓最期盼。去年底我省将“两房两棚”列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作,今年3月,省政府又作出决定,大幅提高省级配套资金补助标准,将今年资金总额提高到41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多。

  在中央补助资金、省级配套资金之外创新融资渠道。据悉,我省有13个市州63个县市通过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公司平台进行融资。国家开发银行已发放贷款超过250亿元,支持地方债券融资63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

  至今年6月底,全省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35.2万套,基本建成16.1万套。

  安居,还在于改善人居环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数据显示:1至6月,全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完成投资944.98亿元,同比增长44.8%,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6个百分点。

  看“地上”。公共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不少地方推动“绿色出行”,已建成或启动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投放公共自行车超过5200辆。

  探“地下”。各地纷纷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的“良心”大举投入。如湘潭市高新区建设10.2公里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株洲市在天元区12条道路建设18.36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

  多管齐下保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省有31.9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这个数字再度让“就业难”成为热点话题。

  发挥财政的“有形之手”作用,省科技厅今年5月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安排经费157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对首批提出申请的100多个创业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后,获批项目最高获得50万元资助。

  在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一项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我省密集出台,挖岗位拓渠道,稳住百姓饭碗。

  “稳就业”,力保岗位不流失。发挥中小微企业的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我省出台了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若干措施,从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6个方面提供扶持。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030家企业享受了政策扶持,惠及劳动者10万人次。

  “扩就业”,千方百计挖掘岗位。我省正在全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已在长沙与郴州两市试点推进。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长沙市已新增商事主体4.8万余户,同比增长约50%,特别是企业用户已接近2万户,同比增长93%。

  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一揽子”优惠政策,提出若干极具突破性的就业新政,包括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将获学费补偿等。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居民就业及收入稳定增加。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2%;失业人员再就业18.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2.5%。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4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7元,增长1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银艳 陈淦璋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