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0年长沙将开福区和暮云新建2座水厂(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暄 编辑:刘飞越 2014-08-10 09:08:5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讯(记者 陈暄 实习生 李敏)自来水、天然气的供应是否充足,城市的排水设施是否科学,都和市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总规》)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完善。昨日,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刘选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总规》中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中的新亮点进行了解读。

  给水:新增2座水厂和1座配水厂

  规划:中心城区规划13座水厂。2020年长沙中心城区总供水规模达到400万立方米/日,其中雷锋水厂为配水厂,配水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

  解读:目前,长沙主城区有一、二、三、四、五、八等6座水厂。此外还有长沙县的星沙水厂、   梨水厂、廖家祠堂水厂、黄花水厂。至2020年,还将在暮云新建七水厂(规划日供水量30万立方米),在开福区筹建六水厂(规划日供水量50万立方米),并扩建星沙水厂、廖家祠堂水厂和黄花水厂的供水规模。其中,七水厂的水源地为湘江,六水厂的水源地为浏阳的达浒水库。此外,还将在望城区新建雷锋配水厂(规划日供水量30万立方米)以保证雷锋湖-梅溪湖地区供水。

  市民反响:我们这里地势高,以前用水一直都很紧张,特别在夏天用水高峰期,还时常停水。现在供水公司给我们增设了加压泵,情况已经有了好转,相信等七水厂建好了,我们的用水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非常期待。  ——长沙县暮云街道居民刘先生

  排水:雨水工程实现“生态排水”

  规划:实行雨水工程,利用自然地形,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暴雨重现期不低于1年,重要地区应采用更高的暴雨重现期;尽量保留汇水区内现有的池塘、湖泊、水库,作为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它们的调蓄能力,实现“生态排水”。

  解读:“生态排水”是指将传统的城市雨水管道、泵站组成的“小排水系统”理念提升为以城市内河湖泊、雨水灌渠及泵站、蓄洪区、蓄涝区(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地下水库)、小区雨水控制设施、雨水地面流行通道等组成的“大排水系统”理念。采用“蓄、滞、渗、排”等综合措施,如保留池塘、湖泊、水库等用来“蓄水”;增大草皮、绿化面积来“滞水”;使用特殊的地面材料将水“渗入”地下;设计建设科学的管网加快“排水”。充分利用“生态排水”,可以大大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几率。

  市民反响:过去我们这里因为规划不当,地下管网老化,一下大雨就很容易积水,一楼杂物间被水淹是常事。希望雨水工程能真正解决排水难的问题。

  ——岳麓区教师新村居民周女士

  供气:积极开拓后续气源

  规划:规划天然气主气源为“西气东输忠武线”、“西气东输三线”、“新粤浙线”,积极开拓后续气源,以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为补充与应急气源。

  解读:目前,长沙市的气源包括管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液化天然气。管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受气于中石油“忠武线”长沙分输站。预计到2020年,长沙主城区燃气需求量将达到12.5亿立方米/年。

  近期主要利用从中亚进口并经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输送至“忠武线”的天然气以及预计2015年建成的“西三线”天然气。远期、远景还将利用中国石化的“新粤浙”天然气以及页岩气,并以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座位补充和应急气源。其中,“新粤浙线”干线的起点在新疆伊犁首站,终点为广东省韶关末站,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市民反响:天然气经济又清洁,我们小区大多数家庭都装了地暖、散热片等燃气取暖设备,但到了冬天用气的人一多,气压就有点跟不上来。希望随着新气源的开拓,这一问题能得到解决。

  ——雨花区万博汇居民杨女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