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渐行渐远的长沙公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京明 编辑:王娉娉 2014-08-15 08:54:57
时刻新闻
—分享—

  工农街李炳初公馆,夕阳在斑驳的大门上投下光影。

  同仁里公馆群在周围高楼的映衬下显得落寞。

  三角塘王季范旧居。王季范曾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毛泽东的老师。

  吉祥巷左侧的同仁里,约2米宽小巷两侧对称分布6栋两层楼石库门公馆,清一色的青砖清水外墙,乌漆厚重大门,花岗石门楣,进门有宽大的天井和堂屋。

  一位娭毑回到福德里4号公馆,这里如今住着好几户人家。

  月光下的胡家菜园。这里原是湘军名将胡林翼故宅“五福堂”所在地。胡林翼去世后,其夫人陶氏携子从益阳迁居长沙,在堂后辟菜园,种菜自娱。

  茶馆巷15号公馆的老墙,短短的茶馆巷有4座公馆。

  文/图 本报记者 张京明

  8月,长沙市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个大型棚改项目中,几处公馆、古井等不可移动文物被夷为平地。

  长沙市城区的不可移动文物中,还有50余处公馆建筑留存,均是清末、民国时期建的独栋式私人住宅,其主人主要是当时的上流社会成员。

  从这些留存的公馆来看,从晚清开始,长沙就已开始模仿西洋式建筑,但纯粹的西洋式建筑很少见。许多中西合璧的公馆,有着近代的西洋式造型和传统的中国式平面布局。天井平面布局自由,住房讲究宽敞明亮,空气流通。

  后来,许多公馆的主人如黄鹤一去杳然,公馆变成了大杂院。目前普遍存在朽蚀、年久失修、乱搭乱建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尽管有着不可移动文物的金字招牌,一些公馆还是不可避免地面临即将消失的命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京明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