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识别好干部的考核评价办法。一是突出考评重点。注重考德,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着重考核干部的政治品行和道德品质,推行干部德的反向测评。强化考绩,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注重分析干部在创造政绩中体现出的法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公认程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业绩。突出考作风,全面考核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重点了解反对“四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二是改进考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强化日常考核,把考察了解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通过近距离、大范围接触干部,深入考察了解干部。改进年度考核,坚持考人与考事、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将年度考核测评、绩效评估、全面小康考核结果按比例量化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综合分值,建立年度考核档案,把历年年度考核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历史依据。开展专项考核,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中了解干部、考察干部。三是强化群众评价。加大普通群众的评价权重,把群众评价与组织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干部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增强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形成好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规范干部选任动议。充分发挥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动议的主体和程序,规范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初步建议、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形成书面材料,确保动议记录完整、有据可查。二是完善民主推荐办法。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改变不提拔就不推荐的做法,结合届中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非定向民主推荐优秀干部,动态掌握近期可使用的干部名单。将推荐票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不简单以票取人,对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推荐得票排位不靠前的干部,综合考虑,公正对待。注重发扬协商民主,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把好干部准确地选拔上来。三是改进竞争性选拔方式。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和规模,科学设置竞争性选拔的具体资格条件,改进选拔程序和考试方法,重点检测干部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适岗程度,不搞“凡提必竞”,着力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四是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交流,加大机关单位之间、机关与基层、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干部交流任职力度,对达到规定任职年限的干部进行刚性交流。五是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束缚,大胆选拔使用政治坚定、知行俱佳、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改进人选产生方式,拓宽来源,优化结构,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机制。六是统筹干部和职位资源。注重把长期扎根基层、在艰苦岗位上不事张扬、群众公认的干部纳入组织视野,优先提拔使用。统筹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让各方面优秀干部都有舞台有机会。
培养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坚持抓好理论武装,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等制度,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党性、宗旨意识教育长效机制。二是强化能力培训。重点抓好发展能力、法治观念、作风养成等专题培训,广泛开展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坚持实践锻炼。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地域、层级和部门差异性,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每年组织省直单位与县市区互派县处级年轻干部挂职,选派一批厅、处级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新任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信访等部门挂职锻炼。四是从严要求管理。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严格执行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等制度,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谈心谈话、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建立干部预警谈话机制,加强对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履职用权行为。五是激发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进步观,自觉把职位作为为党尽责、为民服务的平台。完善干部权益保障机制和奖励惩戒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奖励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和干部问责,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让干部有压力、有动力,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讯员 湘组)
来源:人民网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