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8日讯(记者 朱章安 徐德荣 通讯员 周巍)“现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药费也明显降下来了。”近日,衡东县大桥镇义门村的刘大爷在村卫生室看病抓药后,由衷赞叹。老人说,村里以前4个卫生室“各自为政”,中医在东头,西医在北边,而且药价不统一,“不论到哪个室去看病,都担心得罪其他医生”。今年初,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中,4个卫生室整合为1个,几名医生聚拢看诊,药价也公开透明。
为方便农民就医,去年12月开始,衡东县启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一不变两独立三统一”管理模式,即乡村医生身份不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财务核算和独立责任承担,统一业务管理、药械购销、绩效考核。标准化村卫生室有相应准入资质、固定医疗场所,医生均具有相应执业资格。为方便村民求诊、医生出诊,村卫生室位置设置要合理,村医从卫生室骑摩托车到各家各户,一般不超过10分钟。卫生室按1000名村民配1名医生,医生轮流值班,病人随时可以找到医生,也随时有医生出诊。
目前,衡东县已有159个村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其中39个村由“一村多室”整合为“一村一室”。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上能开展内科、妇科、儿科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
衡东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后,杜绝了以前乡村医生之间违规竞争行为,使基本药物制度得以在广大农村“落地”。村卫生室药品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做到零差价销售。今年1至7月,全县村卫生室药价同比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章安 徐德荣 周巍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