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心区依托湘江东岸线着力打造金融产业聚集带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素平 编辑:刘飞越 2014-09-03 11:08:32
时刻新闻
—分享—

  天心区的“一带三区”金融产业规划中,以芙蓉路为轴线辐射两厢的金融产业带,吸引了花旗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在湘总部的入驻,金融聚集效应初具规模。

  华融湘江银行的工作人员正在回答客户的金融业务问题。

  来源:天心区金融办

  天心区汇聚了192家金融机构,日趋丰满和活跃的金融业态,26.5公里的湘江东岸线发展前景向好,向人昭示着,这是一块聚人气、财气的发展宝地。本版照片均为邹麟 摄

  记者 李素平

  湘江北去,百舸争流,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如火如荼的发展热潮在这里涌动,构成了一幅生动而隽永的独特画卷……

  这里是“老长沙”的最好写照,古城长沙半数以上历史文化景点聚集于此;这里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融城核心区,云集了长沙最繁华最活跃的商业业态,顶级商圈、特色商业街、酒吧餐饮汇集掀起滚滚商潮;如今,这里又成为了长沙最活跃最前沿的金融产业聚集带,192家金融机构,包括华融湘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一批“明星”和“民星”银行蜂拥而来,纷纷抢驻……

  这里,就是天心区依托26.5公里湘江东岸线着力打造的金融产业聚集带,就是省会长沙正在崛起的湘江东岸金融外滩!

  谋篇:

  依托湘江岸线打造金融外滩,构筑金融强区梦

  但凡有水的城市,都有一个外滩梦。

  正在向“东方莱茵河”迈进的湘江,也为天心区打造长沙金融外滩,构建金融强区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城市品位和效率提升的强心针,金融产业的地位和对经济贡献占比都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目前,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成为湖南以及长沙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血液,金融业的发展对湖南及长沙经济的腾飞至关重要。湖南“十二五”规划就明确:发展总部金融,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一体化进程;支持长沙培育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长沙近年来一直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将之作为支持长沙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长沙为此出台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长沙金融功能区“一主(芙蓉中路金融街)、一副(沿江金融集聚带)、一区(金融后台园区)、一园(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创新园)”的布局。

  天心区委、区政府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将“壮大现代金融业,打造金融强区”纳入了发展重点,把金融产业发展作为调优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打造湘江东岸金融外滩。“在金融机构总部由轻资产租房向重资产购房建房推进的大趋势下,天心区26.5公里的湘江东岸线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打造金融强区的思路非常明确。一方面,天心区围绕滨江金融功能区,加快了土地征收和项目腾地进程,促进国开行、华融湘江银行、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湖南总部加快完成办公用房建设;另一方面,以金融总部为中心,吸引包括各类证券、保险机构总部及银行业上下游产业的进驻,包括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精算所,以及资产评估、信誉评级、信用管理等中介机构和股权交易中心、文化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天心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天心区委、区政府大手笔的谋划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目前,在天心区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192家金融机构,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公司等金融业态。就像华尔街之于曼哈顿,外滩之于上海,一家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驻扎,一条逐渐完善的金融产业链条,日趋丰满和活跃的金融业态,林立的金融机构昭示,这是一块聚人气、财气的发展宝地。湘江东岸的这片热土,凸显了天心区在构建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蝶变:

  192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外滩磁力彰显

  天心区拥有26.5公里的湘江东岸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长沙市实施“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被世界银行评价为最有价值的地段。将这条风光旖旎的东岸线,塑造成长沙金融外滩,是天心区布局金融强区的关键一步。

  据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朱东铁介绍,近年来在天心区的金融产业发展蓝图中,“一带三区”是其金融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以芙蓉路为轴线辐射两厢的金融产业带,以南湖滨江片区为核心的南湖滨江金融功能区、以省政府为依托的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以中信新城为核心的长株潭金融后台服务区。

  围绕“一带三区”,跳出原有金融产业发展的窠臼,在赶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等地学习后,天心区特别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办法。如《建立金融企业联系帮扶制度》《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金融产业重大项目一事一议、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人才引进、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定向开发商务楼宇、办公用房购置及租赁等领域明确了具体的优惠政策。

  作为长沙的金融外滩,天心区不拘泥于一楼一区、一路一园,而是相机选择适合的区域,培育有特色有层次的多元金融产业,有传承有创新,促进关联金融产业聚集,助力实体经济以提高效率,在低碳环保中推进产业升级,是天心区打造金融外滩最具前瞻性的手笔。

  不少金融机构主动找到天心区,希望能够将总部或者机构网点布局在长沙的“金融外滩”,除了这里沿江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各种商业楼宇配套更趋完善。天心区副区长侯向宇介绍说:“金融不像其他产业,你很难说它是政府主导的结果。政府的工作只是润滑剂,要素市场的配置更多地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周边产业集中,有大宗商品交易和消费群体,自然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金融机构的扎堆进驻。”同时,天心区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例如,整个南湖片区的规划定位是滨江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总部聚集区,配套的楼宇、物业、停车位、出口设置等都按照金融机构总部入驻的标准。

  目前,“一带三区”的天心区新金融业态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26.5公里湘江东岸线,仅坡子街往南就已经迎来或将迎来华远华中心、国开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发展、五矿集团、华融湘江银行、平安金融集团、平安人寿、大地保险、保利国际广场等商业巨擘和金融大鳄。

  在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诸多金融机构也纷纷安营扎寨。除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中国人寿保险、都邦财产保险、上海普兰金融服务等机构湖南省分公司外,长沙银行南城支行、英大泰和财产保险也纷纷入驻于此。未来,作为险资入湘和大数据时代下的保险数据研发共享平台中国人保金融信息港等项目的建成,也将为这一片区的金融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

  而在长约6公里的芙蓉南路金融聚集带,吸引了花旗银行、东亚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和泰康人寿、幸福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金融机构湖南总部的纷纷入驻,聚集效应彰显。

  如今,天心区已有金融机构192家。其中包括华融湘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湘财证券、方正证券和中国人保等金融机构湖南总部,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产业核心,以投资、信托、期货、基金公司为补充,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公司为产业支撑的多元发展格局。

  效应:

  金融外滩为长沙走在前列提供发展能量

  作为长株潭三市融城对接的最前沿,天心区坐拥湘江绝版资源,具有滨江、临洲、望岳的独特区位优势,拥有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和丰富的楼宇资源。目前,湘府路省府新区的周边配套渐趋成熟。而解放垸地区即将释放的万亩处女地,是未来长沙地区乃至整个中部省份金融发展的宝贵土地资源,给予了金融产业规划发展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如同巨大磁石散发着奇妙的吸引力,赢得了众多金融产业和金融机构的青睐。

  “新业态、新金融,借产业升级发展的历史契机,让天心区这一文化古城区,变身为长沙金融产业多元发展的金融外滩。”曾超群表示,因聚集了大批高端商业写字楼,涌现了一批新的金融业态,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而脱颖而出的湘江东岸,成为了金融产业发展的全新福地,金融外滩初具雏形。曾超群认为,长沙湘江东岸金融外滩的崛起,除了极大促进天心区经济转型发展外,还将为省会长沙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六个走在前列 率先建成‘三市’”目标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能量。

  文化古城区,昂首迈向金融外滩。天心区的金融强区规划,没有囿于传统的金融业态和框架,提出了多元化金融产业齐头并举的思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天心区也表现出了海纳百川的心态。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天心区不设准入门槛;对入驻金融机构提出的配套物业、停车等诸多要求力争全面满足;为入驻的金融机构上下游沟通打造交流平台……天心区金融产业发展,有着清晰脉络和周到的服务,这也是天心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另一法宝。

  天心区金融办主任彭明霞表示,除了规划上的浓墨重彩,天心区“金融强区”构想着力付诸于行动。区政府每年组织举办各种银企合作洽谈会、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金融资源专场推介会等活动,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扩张,在全区形成了政银企协调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天心区打造金融外滩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初步印证。2011年至今,天心区金融机构的税收贡献占比,折射出了金融产业在天心区发展蓝图中的分量,也是对天心区打造金融强区的最好注脚。

  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上缴税收总额为5.3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比约为9.61%,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据分别攀升到了10.7亿元和16.9%。截至2014年上半年,这一占比仍在提升,半年内金融机构上缴税收总额达6.5亿元,占比达17.47%。

  除了众所周知的传统金融业,天心区金融新外滩,还将融合诸多新兴金融元素,例如助推区域内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要素交易市场、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阳光私募及融资租赁公司等,以及第三方支付、金融资讯及信用评级和资信调查机构、金融猎头等金融服务机构。

  这意味着,天心区打造的金融强区,将在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等地经验基础上,形成具有长沙特色的金融产业聚集区,而这不仅将充实大长沙的金融业态,助推产业升级和配套产业的快速跟进,拉动就业,还将助推长沙继续引领长株潭地区,成为中部崛起的强势力量。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会诞生相应的金融需求。每一项金融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相互推进发展,则助推着城市的日趋繁荣。

  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副会长、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中国”)长沙分行行长吴小军表示,天心区打造金融强区,东亚银行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作为长沙最接地气的外资银行,东亚中国长沙分行入湘后各项业务快速推进,积极参与到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依托母行东亚银行在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沙分行充分利用“内地-香港联动”平台,在帮助本省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桥梁角色。这些得益于湖南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也与长沙市委、市政府及天心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分不开。

  吴小军说:“对于天心区的金融产业规划,以及未来长株潭融城发展,东亚中国长沙分行积极看好,并将倾注更多资源助力南城发展。”

  “金融强区不是个口号,关键在于门类齐全的多元化金融产业,将拉动区域内要素市场聚集,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地方产业升级助一臂之力。”朱东铁表示,以当下大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天心区拥有文化产业园、广告产业园和数字出版基地等三个国家级文化园区。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机构将派出产品研发人员现场沟通,为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产品,帮助企业创业、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海外滩定位为“金融聚集带”,除了是世界瞩目的金融商务区,坐拥外汇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以及拥有半岛酒店、外滩18号等高端消费场所,还因为上海外滩作为上海的一处旅游景点举世闻名。天心区的金融外滩,同样保留了对老长沙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太平街、火宫殿、贾谊故居、杜甫江阁等多处古建筑,在天心区打造的长沙金融外滩上,俨然成为了湘江东岸璀璨明珠上的熠熠星光,与现代金融服务业交相辉映。

  长沙市金融联合会秘书长郭子熙则更直白地表示:“有的城区提出做中部华尔街,有的城区提出要打造长沙陆家嘴,在我看来,有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天心区,才能算作是长沙的金融外滩。而汇聚了这些的长沙才可称作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凭借高瞻远瞩的整体产业规划,层次明晰的产业功能区布局,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天心区着力发展的长沙湘江东岸金融外滩,必将成为长沙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创新转型发展,大步走在前列的最闪亮最耀眼的明星。

  天心区金融税收情况趋势表(单位:亿元)

  2011年 2012年 2013 年 2014上半年

  财政总收入    55.14   65.63   63.31   37.2

  金融机构税收   5.3   8.29   10.7   6.5

  金融机构税收占比 9.61%  12.63%  16.9%   17.47%

  围绕“一带三区”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天心区作为长株潭三市融城对接的最前沿、长沙市“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重点区域,坐拥湘江绝版资源,具有滨江、临洲、望岳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让天心人引以自豪的是,金融产业中的不同业态正纷纷落户天心区,可以说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在天心区日趋显现。

  我曾经这样比喻,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比作是钢筋、砖、石头等建筑材料,那么新型金融机构就是黏合剂,将前者聚合在一起才能变成建筑物,两者结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几何和乘数级的效应。未来几年,天心区将按照“一带三区”(即以芙蓉路为轴线辐射两厢的金融产业带、以南湖滨江片区为核心的南湖滨江金融功能区、以省政府为依托的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以中信新城为核心的长株潭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建设战略定位,将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机构相结合、将金融强区与文化新区相结合,将金融服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天心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牵头促进与区内企业的对接,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致力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实现政、银、企的合作共赢,真正实现“金融强区”。

  ————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

  抓住机遇

  打造天心金融业新地标

  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要发展金融业,必须具有扎堆集群发展的特性,比如上海陆家嘴以及纽约华尔街等国际性金融中心。随着省府新区和南湖片区的加快建设,天心区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金融外滩初具规模,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华融湘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东亚银行、北京银行等192家金融机构和大量资本的入驻。今年上半年全区金融业完成全口径税收6.5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17.47%,金融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实力日益壮大。今年7月10日长沙市政府施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建设五大金融功能区,其中芙蓉中路金融街和南湖滨江金融功能区与天心区重点打造的金融聚集带相吻合,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推动金融业集聚发展,打造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已成为天心经济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天心区将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大胆探索,逐步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业新地标,撬动长株潭都市圈的全新未来。

  ————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朱东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素平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