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靖方 杨跃伟 封锐
“质监局既要做好服务,又要加强监管,当好质量的服务者,也当好质量的监管者。”7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株洲市质监局,并就简政放权作了重要指示。
“质量问题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是富民强省的战略性问题。”谈到质监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如是说。
近年来,我省在标准化制定、工业产品监管、食品安全监督、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质监系统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铸造质量的“金色盾牌”。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助经济发展
国际标准制定拥有“话语权”
省政府十分重视质量强省战略的重要性,每年初的工作部署和年终工作总结,都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落实。
全省各市州纷纷开展“质量强市”工作,其中湘潭市、资兴市还积极申报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湖南名牌战略和湖南制造扩大影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安化黑茶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用机制管理质量,是我省长期坚持的一个有效途径。如设立湖南省长质量奖。从2010年开始,以省长名义,颁发我省关于产品质量的最高奖项,授予在省内登记注册,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以及为我省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2012年5月10日,首家国际标准化机构落户湖南,这一国际化标准机构是制定国际烟花爆竹标准的专业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浏阳市。
“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有无话语权,直接影响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对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蒋新祺对此深有感触。
2012年7月1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长沙成立。这是我省承担的又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它彰显了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2014年7月2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岳阳黄茶等10类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至此,全省共对53个类品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企业达267家,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零容忍”
强化产品质量监督不留“空白点”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给假冒伪劣有任何容身之地。”蒋新祺说。
全省质监系统,去年完成监督抽查9733批次,定检44259批次,执法打假共立案查办各类制假售假违法案件8235起,约谈警示企业156家,捣毁制假窝点150个,移送涉刑案件75起,收缴假冒伪劣产品货值和罚没款均超亿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使用特种设备行为,取缔非法制造特种设备企业8家、非法充装企业6家。
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已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如食品生产、农资产品、特种设备等,都会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如农资产品打击假冒伪劣大都放在开春期间。
今年4月10日,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对洞口县高效农业开发服务中心库存的由湖南省怀化磷化工总厂生产的“星”牌钙镁磷肥进行抽样,经检验,实测有效磷含量仅为7.6%(标准要求为有效磷含量≥12%),被判为不合格产品。执法人员当场予以查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去年我省全面启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目前已有76名重点企业的高管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有力提升。全省重点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1.2%,食品类抽查合格率达到91.98%。
依法办事简政放权当好“服务者”
服务民生成为“贴心人”
近年来,全省质监改革,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工作有序推进。自2008年以来,湖南质监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先后4次简政放权,对32项行政审批项目梳理合并,目前仅保留14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幅达56%;加强执法证件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对执法办案质量和法律培训结果考核,对全省质监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年度审核。
全省质监系统规范机关管理,全力塑造“人民质监、质监为民”的良好形象。以民为本,严抓12365、政务大厅、质监网站等平台和窗口的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困。
省质监系统12365服务热线开通以来,“有人理诉、有序办诉、有效减诉”,仅2013年就受理业务4227个,其中有关产品质量和质监各项业务的咨询电话3000次,产品质量举报案件417宗,产品质量投诉案件810宗,处理率均达到100%,案源转化率90.4%,群众满意度95.1%。
今年,全省质监系统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十大领域实施“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为1000家中小学校和社区乡镇提供免费计量服务。上半年,全省共检定计量器具46万台(套),其中完成了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和医用、验光配镜用计量器具11.7万台件,对检定不合格的786台(件)计量器具采取暂停使用、复查的措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靖方 杨跃伟 封锐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