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30日讯(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周聪颖)今天是我省实行2014年早籼稻托市收购最后一天。来自宁乡县偕乐桥镇的种粮大户刘求名,向当地定点收储点檀木桥粮库交售完最后一车早籼稻后,与记者谈起了今年的收成:“搭帮托市收粮政策,我今年产的850吨早稻全部卖给国家,‘实打实’多赚了20万元。”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持续低迷。受此影响,我省早稻收获后的市场均价仅为每50公斤120元,种粮农民增收受阻。为此,我省及时执行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从7月28日至9月30日,按照国家规定的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135元的托市价格,敞开收购今年生产的早籼稻。
省粮食局局长张亦贤介绍,在托市收购前夕,省内粮食已经高仓满储、仓容紧缺,收购形势堪称历年来最为困难,但是,经过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以及全省粮食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托市收购实现了井然有序、颗粒归仓,如今完美收官。
在收粮过程中,全省各地做到了“五有”:有仓收粮、有钱收粮、有序收粮、有情收粮、有质收粮。通过促销腾库、维修仓储,全省共腾库100万吨,清理仓容60万吨,保障有仓收粮;全省累计发放收粮贷款50亿元,确保了农民交售的粮食全部及时、足额兑现;各地广泛推行预约收粮、错峰收粮,实现忙而不乱;粮食系统1400多名干部职工下到一线搞服务,每个收储点都有休息室,让农民有水喝、有防暑药品用、有免费中晚餐吃。同时,各地严格执行国家质价政策,确保收购的粮食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与刘求名一样,今年全省绝大多数专业种粮农民都选择把早籼稻交售国家。省粮食局统计,截至9月30日,全省共收购早籼稻285.8万吨,其中直接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达190.4万吨;受益于托市利好,种粮农民增收8.5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周聪颖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