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郑欣全 骆石建
9月27日,新田县新圩镇赶集日,集市一角传来一个高吭的声音:“咚咚呛、咚咚呛,男女老少坐一边……东村出了个陈老三。90年代跑东莞,搞建筑当老板……不到十年近百万……天天琢磨赢大钱,麻将、字牌、下吊杆,买马坐庄样样干。那一年,输精光,一夜回到‘解放前’。”手持高音喇叭宣传的是该镇人民调解员彭光林。
彭光林今年71岁,是该镇新圩村村民,2012年春节前,儿子儿媳专程回到老家,接二老到长沙安度晚年。
可就在这时,该镇因为以前的人民调解员外出定居,出现空缺。于是,趁家人都在,彭光林说出了心头已久的想法:毛遂自荐任镇人民调解员。
春节过后,彭光林上任不到20天,邻村两户村民因为建房下基脚争执起来。得到消息的彭光林在出门前,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说其中一户人家是自己的亲戚,请他关照。
彭光林心急火燎赶到现场。得知镇里的调解员来了,双方都争先拉着他理论,彭光林耐心地听双方的话,诚恳地说:“你看,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再说了,建房是喜事,好事,以后大家又是邻居。要和和气气才好啊!”顿时,双方的脸不自觉地红了。彭光林接着不失时机地讲起“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和本县某村十多年前两户人为争地基打架,导致双方家破人亡的故事。到此,争执双方心悦诚服地说:好,彭老,我们听你的。
到目前,彭光林调解矛盾纠纷69起,涉案金额最高5万元,最少30元,无一积案和民事转刑事案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跃兵
编辑:王娉娉